灵性照顾有感——05本硕康渭岚
发布时间:2008-11-12
以前我总认为,心理与灵性是等同的,灵性照顾也就是注意和关心晚期癌症患者,尽量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但是,听了李开敏老师的讲座后,我才知道它们之间有着不同的概念。台湾“宁养疗护之母”赵可式博士整合多为学者的建议,将灵性定义为“一个人思考存在的意义,其中包括有人内在丰富的源头和医师体会到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Reed认为灵性是多元化的,由于因生长过程及健康情形有所不同,所需求灵性方面皆不一。并且不同阶层、不同经历、不同社会地位的任何人群所需要的灵性照顾也有所不同。有些人得了癌症后,剧烈的疼痛是他们不得不把自己与绝望与死亡联系在一起。在他们眼中,世界是一片灰色的,一个小草或许可以点缀一下大地,而自己的存在只会给社会、家人带来沉重的负担。家人除了要工作,为他们扛起巨额的医疗费,还要照顾他们的起居饮食,有的还要帮他们洗澡,大小便。对他们来说,生命不存在尊严,不存在价值。有些人或许会经常埋怨“我从不吸烟喝酒,人家天天酗酒吸烟,为什么我就得了肺癌肝癌而人家却没有呢”“不是说善有善报吗,我一生行善却遭遇如此下场呢”“我上有高堂,下有妻儿,不应该这样早死啊”“我还有很多愿望还没有完成,我不想死”……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个体化,帮助晚期癌症患者摆脱灵性困扰。
引导患者正确的认识死亡,寻找生命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死亡是人一生所必须经历的,或许有人认为“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但是他们只是看重了死的那一瞬间所体现的生命价值。其实人的一生中还有很多一瞬间是值得大家去看重,例如得到第一个想要的东西的一瞬间,取得第一次好成绩的一瞬间,被大人夸奖的一瞬间,上台领奖的一瞬间,事业取得成功的一瞬间,恋爱的一瞬间,结婚的一瞬间,看到子女出生的一瞬间,子女学会叫爸爸妈妈的一瞬间,一家人快快乐乐生活的一瞬间……生命的价值不一定要讲求付出,也可以是回报。和病人一起回顾生命,找出他们认为重要的,值得珍惜的,告诉他们,这就是所谓的生命价值。
生命的回顾只是灵性关怀的一部分,珍惜现在拥有的也同等重要。李开敏老师在她的讲座中提到,我们应该懂得感恩。她说道,我们应该感谢每一个呼吸,每一个心跳,应该它让我们活着;感谢健康的身体,因为它让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感谢身体的每一个疼痛的部分,因为它为我们的身体承受着巨大的负荷……她用了几分钟的时间,让我们闭上眼睛,进行了这样一个有意思的仪式。她说的很对,我们应该懂得感恩,感谢现在所拥有的。对于晚期癌症病人来说,更应该让他们懂得感恩:感谢每一个呼吸,每一个心跳,它让自己还活着,可以与家人一起度过生命中最后的一段时间;感谢眼睛,感谢耳朵,它让自己还可以看到美丽的色彩,听到悦耳的声音;感谢家人没有因为自己的病而抛弃自己……只有这样,才会让病人更有生存下去的希望。
在李开敏老师的授课中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信运同转。“信”就是人要有信心,“运”就是每天要有适当的运动,“同”就是要有同伴,“转”就是要学会换一种想法。我觉得这四个字不仅在一般的人上适用,在晚期癌症患者身上也适用。我们应该鼓励患者,尽管身患这样重大的疾病,但是一定要有活下去的信心;每天要有适当的运动,不一定要很剧烈的运动,即使时不时翻一下身子也可以使身体的血液得到更好的循环,避免了患褥疮的可能;身边最好有一个人照顾和陪伴,就像《再见爱玛奶奶》中的爱玛奶奶,她身患白血病,但是得到了家人的悉心照顾,还有孙子陪她去公园散步,让她十分开心和快活,照顾和陪伴者对于晚期癌症病人来说是什么重要的;面对一件事情,不要总是用悲观的态度去看待,应该有阿Q精神,只有一半的苹果不应该想到只有一半那么少,应该庆幸还有一半;患了癌症不应该总是想只剩下那么短的生命,应该想我还有时间和家人在一起,还有时间来完成未完成的心愿。
除此,我们应该尽量为患者寻找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让他们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总让人家照顾,帮助他们找回自尊。就像我现在正在服务的患者,虽然她因为肿瘤压迫视神经而是双目失明,但是她仍然可以为家里折一些节日拜祭的纸钱,让她的生活充实了不少。
不一定所有的人都可以毫无牵挂的死去,或许他担心子女没人照顾,或许他还有地方想去却一直没能去成。如果我们能够在他们临死前完成他们的心愿那该多好啊。但是现实中我们不可能把他们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但是尽我们的能力完成一两项愿望对于患者来说也是莫大的安慰。
李开敏老师的这次授课对于我来说受益匪浅,不仅是她的授课方式,她的授课内容,也是她的扩大宽容的性格。我们这些义工们也应该像她这样有宽大的胸襟,丰富的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为患者着想,为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