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的尽头 (兰州宁养院义工 张倩)
发布时间:2018-10-22
(右一) 作者家访患者
2017年10月份,我有幸正式加入了兰大一院宁养院,成为众多义工中的一份子,但刚加入到这个大集体之初时,我对宁养院的了解以及自己肩负的责任并不甚清楚,更没有料到后来的一年中,它会带给我那样深切的感动和震撼。
一开始与患者的接触并不是那么顺利,刚接触服务对象时的局促,让我觉得无比的难受,如果一直与患者说不上话,又谈何为他们尽什么绵薄之力呢。后来在宁养院魏老师和老义工的帮助下,我也学到了一些方法,并试着与服务对象交流。开始也只是简单的问候,后来唠起家常,并尝试着帮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慢慢地,服务对象也会和我分享以往的美好回忆,倾诉患病的痛苦,感慨生命的意义。
第一次以一个义工的身份去家访,是去探访一位罹患胃癌的阿姨,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和癌症患者交流,即便是挤了一个小时公交赶在约定的时间到阿姨家,也并没有让我感到一点儿疲倦,反倒是进了阿姨房间之后,空气中弥漫着的愁苦郁闷压抑着房间中的每一个人,和我同行的两位义工,包括我在内,都想说点什么打破这种氛围,可是无论我们怎样避开疾病,想着法子找开心的话题,阿姨依旧悻悻地。
印象中第一次家访的我们全程都是紧张的,聊天的话题也找的磕磕绊绊,不过随着后来去的次数多了,我和阿姨也渐渐熟络了,从阿姨年轻时的经历,家里的每个成员到我们在学校的所见所闻,她也都愿意和我们聊一聊,渐渐地,阿姨和我们聊天的兴致也高了起来,每次去探访她,她和家属总是十分热情。
如果说第一位探访的患者教会了我怎么成为一名合格的义工,以及带给我义工特有的成就感。那么,我的第二位家访对象——马阿姨,就更加让我体会到义工与服务对象之间这种相互赠予的爱和美好。为什么说这种给予是相互的呢?我有幸为患者尽的一点点微薄之力自然是不值一提的,可马阿姨在病痛中的乐观、坚强、倔强却深深地感染着我,从和她的聊天中就知道她自小就是个好强的性子,如今得了病,更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凭着自己的倔强,她坚持自己独立去医院取药,从不让家人陪同,完全看不出来她也是个病人,马阿姨常像家人一样,叮嘱我好好学习,我们之间除了义工与患者的关系,也称得上亦师亦友了。前些天我发消息询问她近况,看到她说“我这次化疗后,吃不成饭,不能下床了,看来情况不好,可能是最后了吧”。不禁泪目 ……
成为宁养义工以来,不论是社区宣传、随魏老师出诊,还是家访患者,都让我收益匪浅,患者对生的渴望,对病痛的乐观与坚强都深深地感染激励着我,能在他们的生命尽头献出一点绵薄之力,我乐此不疲,也衷心希望每个生命都能泊于安宁,活在当下,珍惜相处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