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的体悟 (南昌宁养院社工 刘琴)
发布时间:2023-4-23
在来到宁养院工作的第五个月,我病了。
上午还在认认真真的工作,中午爬楼觉得有点费劲,想想新冠后体能确实有所下降,还是去做个检查吧,结果CT片出来,医生诧异的看着我:“你自己走来的?赶紧去住院。”
疾病好像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一周的火力消炎处理,肺部的病灶纹丝不动,胸闷的感觉却越来越明显。每天频繁的抽血检查,就是为了更快更准确的诊断出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间质性肺炎”?间质性肺炎的种类繁多,每一种间质肺的治疗和预后相差甚远。在等待的过程中,我听出了医生对我病情预后的模棱两可,看到了家人内心的焦虑不安,再加上眼睁睁看着隔壁病床患者因间质性肺炎而死亡,使我对我的疾病预后充满了想象。
一个月的时间,让我把在宁养院学习的知识好好体验了一遍。
从病情告知上,一个生病的人对自身的感受很敏感,对周围人的反应很敏感,结合医生的话语、家人的表情,多少能判断出自己疾病的严重程度。此时最为关心的是该病的预后、存活期。脑海里不停的浮现活着和死亡的情景。但并不想和家人说,一是或许还有希望,二是觉得家人的压力太大怕家人担心难过。但是会和自己的知心好友谈谈。医生和家人可以慢慢释放消息,让我有所准备,好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做安排。
从心理变化上,首先是震惊,突如其来的疾病改写了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当头一棒,没缓过神来,“什么病呀?这么严重“?然后,是怀疑和否定,“不可能吧,几天前都好好的,我没这么倒霉吧?或许误诊了呢”?再次,讨价还价,可以用什么办法治疗啊?求生的欲望让自己变得勇敢和坚强起来,愿意接受那些让人痛苦的治疗和检查,即使一百个不情愿。接着,沮丧,看着别人活蹦乱跳,想想几天前自己也和他们一样,如今只会动则气喘,受限于床,羡慕那些能够自由支配自己身体的人,甚至羡慕那些活动自如的猫狗等小动物。最后,无奈接受,改变不了生病的事实,不情愿的接受它。
立生前预嘱,如果死亡不可避免的到来,我想我还是安安静静的离开吧。一旦无法挽救而昏迷,不要折腾我,弥留之际,在歌声、音乐声中把我送往天国。我很爱我的丈夫、儿子和亲人们,感谢上苍,让我们成为了一家人。我没有什么东西留给你们,只希望在你们的记忆深处想起我时,会出现我善良、乐观、阳光,想把自己活成自己的快乐模样,那个曾经陪伴你们走过风风雨雨,也享受过许多人间乐事的美好形象。感谢我的朋友和同事们,我最不喜欢追悼会,躺着那里又不能说话,还是不要开吧。至于墓地,我想,如果可能,还是洒入大江大河吧,让她随风随水流向天际,她一定会以另一种形式存在。
好了,该想的都想了,现在所能做的事情是怎样面对疾病呢?
挖掘内在的潜能,生病的事实已不折不扣的摆在面前。外部的力量,医生和家人都已拼尽全力,而我自己所能做的,我想除了配合他们治疗,那就是必须发挥我内在的能量。首先,接纳它,情绪上不抵触,减少精神内耗,既然来了,那就来了吧。其次,静观它,思维和肉体暂时分离,就像现在钓到了一条大鱼,此时我没有力量战胜它,就钓着它,和它并行并存,消耗它的力量,观察它,及时反馈信息,等待时机。最后,提升自己,功能锻炼,放松自我。我坚信每个人体里都蕴藏着一个强大的自愈系统。休息、运动、营养、心态都是增强人体自愈能力的方法。即使再糟糕,也还有代偿功能。我坚持康复锻炼,改善肺部通气换气功能,运用正念、呼吸、冥想、音乐治疗的方法来达到身心放松。
所幸,通过积极的治疗和调整,我的病情慢慢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社会支持系统,感谢家里的亲朋好友,纷纷询问需要什么帮忙,协助送饭,陪同检查。老领导、老同事三番五次前来看望。宁养院的领导及同事不时的嘘寒问暖。闺蜜好友经常电话陪伴,以宽我心。特别是宁养办的领导及老师得知我的病情,从千里之外送来暖心的关怀和照顾,让我倍感温馨和感激!
感悟, 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哪一个先来。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说:“向死而生 ,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海德格尔认为,我们从出生开始,便向着死亡而去,我们活着的每一天,不论悲喜,都无法改变最终结局,死亡,是每一个人走完人生旅程的必经之路。此次生病,让我真正明白了向死而生的真实含义。尊重自己,活在当下,让现在的每一天,都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度过吧!我以前总认为自己得到了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人更需要学会失去,我们的一生实际都是在丧失中逐步成长。胎儿脱离母体,幼年离开母亲的怀抱,少年挣脱父母的管束,成年放弃部分理想,接受现实,老年渐行渐远的健康。漫漫人生路,丧失是我们为生活所付出的代价,同时也是我们成长和收获的源泉,死亡给了我们很好的解释。
这就是我对这次生病的体悟。
笔者 (拿红纸者) 家访患者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