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线上志愿者,为武汉因感染新冠病毒所致肺炎不幸离世者的家属提供了哀伤辅导服务,服务过程对抗疫期间哀伤辅导有了一些感悟和体会:
疫情期间,我们可能遇到丧亲者处于居丧期,同时自身和其他家人也是被感染者,尚待医治的案例。接触这类患者时,需要动态、整体评估和关注需求。有些患者面临的困难和需求看似多而杂乱,我们可以用清单法帮他按照缓急轻重排出顺序,之后 一 一对应解决。
对于丧亲者的评估还要注意自杀、伤人等风险评估,及时识别高危人员;对那些需要干预的人员须及时提供相应干预或转介精神科医生,或依保密例外原则通知其他家人、社区等,以避免自杀、伤人等极端事件发生,同时做好记录,注意自我保护。
2020年2月13日,接到一例需要哀伤辅导的个案,患者女性,55岁,母亲几天前因感染新冠病毒所致肺炎去世,患者夫妇二人也相继被感染,处于居家隔离等待入院中。这位患者失眠、无食欲,担忧、烦躁。服务过程评估需求、疏导、陪伴、链接资源,患者夫妇如今已入住医院、情绪稳定。这一个案为紧急转介,初期服务有明显收效,目前仍在跟进中。
回顾上述个案,对疫情期线上哀伤辅导工作有如下反思:
在遇到因疫情所致失去亲人的患者时,尤其是接案较为紧急的情况下,我们自身首先要冷静不要慌,可以多了解些丧亲者当前的状态及所处环境,判断一下现在和他/她接触是否会令其反感或唐突,再以温暖真诚的态度与其接触。可以问候他/她并介绍自己。尽量多倾听,表达同理共情,为丧亲者营造安全感,建立起支持关系。这之后,需要做好哀伤程度和需求评估。
评估时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其哀伤程度进行全面评估:
1.丧亲者与死者的关系如何 ?亲密度怎样?
2.逝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去世的,丧亲者有无心理准备?
3.丧亲者以往是否有过类似的哀伤经历,以往的应对方式是什么?
4.丧亲者丧亲后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否完善?
5.目前最困扰他的问题是什么?有望得到哪些帮助?
6.丧亲者目前情绪状态如何,其情绪反应是否属于正常范围?
7.丧亲者目前属于哀伤的哪一阶段,是否属于复杂性哀伤?
作为宁养社工工作中常用的表格之一《宁养院哀伤辅支持评估及跟进记录》中对不同哀伤程度的评估既清晰又易于归类,适用于此类情况:
哀伤程度1:正常的哀伤,不需要特别的跟进服务即可预期复原;
哀伤程度2:基本上不需特别跟进服务,也可能逐渐复原;
哀伤程度3:可能需要特别跟进服务;
哀伤程度4:需要团队紧急支持,或者需要转介给其它专业机构紧急支援。
疫情期间的评估,首先要考虑到丧亲者是否有失眠及其它躯体不适症状,如有需要应尽快为其转接医疗服务。
在陪伴丧亲者过程中,可鼓励丧亲者表达内心感受和对逝者的回忆,与逝者有仪式性的告别,比如写信及信件如何处理,以帮助生者与逝者建立联结,并接受丧亲事实,同时应提供有关哀伤的资讯,帮助其了解丧亲后的正常反应,了解哀伤没有对错,也没有唯一正确的表现方式,但过度悲伤会给个体身体、心理、心灵和社会层面的稳定状态带来一定影响。
我们援助的目的是协助丧亲者适应亲人离世的现实,处理目前的现实问题,而非引出创伤体验的细节;要尊重、维护丧亲者尊严,不评价、陪伴、倾听,有利于丧亲者表达情感及支持关系的建立;如能留意了解丧亲者所处地域、环境的文化和习俗,将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由于疫情和丧亲带来的冲击,丧亲者可能出现愤怒情绪,对此,要及时建立沟通,让其有适当的情感表达,同时要理解,这份愤怒不是指向援助者,而是情绪的转移,此时倾听、同理、进行有效沟通、问题寻解,对疏导和安抚情绪格外重要。
那些无法表达悲痛的人士,应激事件叠加的人士,以及有特殊困难的人士需要及时被关注。线上志愿者须与线下服务人员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及时反馈受助人员的实质需求,对接相应的服务,以便帮助他们得到有效的支持。
当我们带着一份热情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本心是要尽快尽力助人,难免对自身和服务抱有较高要求和期许,而现实却需要我们保持平和心态,认识到未必要立即做出专业的干预行为,过早,反倒产生阻抗,而陪伴本身就是最好的支持和帮助。“你不应该这么想”、“你不应该伤害自己”、“你怎么能那么做呢”,类似的话语,不仅无益于支持关系的建立,还可能伤害到丧亲者。
作为工作人员,面对哀伤群体,面对哀伤,我们自身首先要做好准备,比如:服务过程把握边界,及时处理移情与反移情,对于超出能力和服务范围的需求者及时转介,同时耐心与其沟通达成理解;能够客观看待、理解和接纳现实,并通过处置丧失带给他人的负性体验,思考自身可以从中汲取的人生经验——健康、疾病、生存、死亡、意义和珍惜,等等,都是生命中的重要课题。
此外,将工作与生活分开,做到及时抽离,与自我、与生活和亲友保持联络联结是必要的;提醒自己,身心健康的状态还需要休息、睡眠、吃、喝、玩、乐,以及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