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和陪伴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药” (西安宁养院-转科医生 苏晓凡)
发布时间:2025-8-1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医生,在宁养院这一周的轮转,给我带来了非常不一样的感受,甚至可以说冲击了我的很多想法。
刚去的时候,说实话,有点懵。面对的基本上都是生命快到终点的病人,比如晚期癌症患者。看着他们承受痛苦,而我这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却没办法像平时想的那样去“治好”他们,那种无力感特别强烈。我习惯了在病房里想着怎么用药、怎么手术去解决问题,但在这里,很多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宁养院的工作重点完全不同。我跟着老师学习,做的主要是帮病人量血压、测体温,观察他们的状态,仔细解释止痛药怎么吃、要注意什么。这些看似基础的工作,背后藏着宁养的核心思想——不是跟疾病“死磕”,而是帮病人“舒服点”。在这里,“治好病”不再是目标,“减轻痛苦”、“让最后的日子过得有质量、有尊严”才是最重要的。
这周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另一种“看病”的方式——倾听和陪伴。我看到老师们怎么跟病人和家属聊天,不是讲大道理,而是耐心听他们说心里的害怕、遗憾、放不下的事。有时候,老师一句温暖的话,或者就是安静地听他们说完,病人紧皱的眉头就能松开一点,家属紧绷的情绪也能缓和一些。这让我真切感受到,在生命最后这段路上,医生能给的不仅仅是药片,理解和陪伴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药”。
我也参与了一些“舒缓治疗”,就是想办法让病人身体上少受罪(比如疼痛、憋气),心里也舒服些(比如聊聊心事、完成心愿),甚至关注他们的精神层面(比如宗教信仰带来的安慰)。这让我理解了“四全照顾”(身体、心理、社会关系、精神)是什么意思。
这一周的经历,让我重新思考了“医生”到底该做什么。以前总觉得医生就是要“战胜疾病”。但在宁养院,我明白了,当疾病无法战胜的时候,医生的责任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变了:变成帮病人减轻痛苦,保护他们的尊严,陪伴他们和家人走过这段艰难的路,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被尊重。这份责任,同样很重,同样有价值。
这一周时间很短,但学到的东西很深。它在我刚开始当医生的时候,就给我上了一课:医疗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关于人、关于生命尊严的关怀。 这份在宁养院感受到的理解和温暖,会一直提醒我,在未来的行医路上,不仅要看“病”,更要看“人”。

笔者居家探访宁养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