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随笔—— 一点感受,关于家访
发布时间:2011-8-8
曾经设想过,如果世界真的像海伦凯勒笔下的只有三天时间,我将怎么办,或者生命只留给自己三天时间,我又该怎么办?“死亡”这个词一直都是人们不愿触及的一片禁地,它似乎意味着某种意义上的终结。坦白的说,我很害怕面对死亡,无法想象有一天自己至亲的人离自己而去,那将会是一种怎样哭天抢地的悲痛啊!
大自然赋予了人类同等的生存权,生和死本是自然生物链上的循环,生可能是不平等的,然而在死亡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这也许就是我们在死亡面前如此无助的原因吧。“死亡”这个话题实在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翻开书卷,我们看到的是一首首讴歌“爱情和自由”的诗篇,人们为了理想中的爱情和自由而乐此不疲,遗憾的是“死亡”的话题却是无人问津。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死亡是人生不可剥离的一部分,理应被尊重和理解,这是人生不可亵渎的权利。人们之所以对“死亡”避而远之,是因为没有把它看做是自然的一部分。如果只有三天时间,我们该如何去抵御内心的恐惧呢?在生命的绝壁上居高临下地俯视芸芸众生,又将会有怎样触动心弦的感受呢?我想,只有敢于直面死亡,坦然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勇敢的人。
邹叔叔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乐观开朗、热爱生活。记得第一次去家访是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周末,阳光很是温暖,叔叔骑着自行车乐呵呵地带着我们去他的家。邹叔叔个子不高,中等身材,有这典型的四川人特质,若不是因为化疗而显得格外单薄的身体和稀疏的头发,第一次见到他的人,估计都很难猜到他已患鼻咽癌四年多了。20多年油漆工作和繁重的体力劳动,消耗了太多精力,越发催人老了。流水般的岁月静静地在他那干瘪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虽然刚四十出头,看上去却俨然50多岁了。让人欣慰的是,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欧阿姨是一位贤惠的妻子,自从叔叔生病以来,就一个人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尽心尽力地照顾着邹叔叔,平时是用做清洁工的微薄收入补贴家用。叔叔曾动情地对我们感叹过,如果不是阿姨,他可能早都不在了,有时候心情不好,乱发脾气,阿姨也是不埋怨,默默承受着家庭的种种灾难,我想这才是最真挚、质朴的爱情,不离不弃、相濡以沫,如同呼吸一般,平淡却很重要。他们还有个乖巧懂事的女儿,在附近的一所高中就读,平时都在学校,周末才能回家,生活的磨砺让她在同龄人中显得更懂事、成熟。一家三口生活过得很拮据,但是却很充实、温馨。
谈起叔叔的病,真的可以说是一个医学奇迹了,一般的晚期鼻咽癌患者很难活过一年,而邹叔叔被确诊已经四年多了,却好好的,精神还不错,可以做些轻巧的事。在细聊之后,我们发现了叔叔抗癌的秘诀。最重要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每次家访的时候邹叔叔总是乐呵呵地说:“生活啊,只要每天开开心心就好,得了这个病,就是操心也不管用啊,好好活着就是了。”真是这种健康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赋予了叔叔抵抗癌症勇气和信心。邹叔叔还有自己独特的秘籍,每个志愿者到他家,叔叔都会给大家介绍他种植的草药,几乎涵盖了各种功能,如抗癌的、治感冒的、治头晕的等等。这些草药都是邹叔叔自己一株一株从洛带山上采回来的,然后对照书本配置成药,也许这对于一个懂医药知识的人不难,但是对于没怎么读过书的邹叔叔来说却是很难以想象的,叔叔总结了他的经验就是“中西药相结合,科学用量,合理搭配”。平日里,邹叔叔喜欢侍弄那些草药,到附近溜达溜达,与人和善,和我们志愿者关系都很好,每次家访回来,志愿者无不被他感动,一种坚持的感动、一种信念的感动。古人曾说过,生存环境只不过对我们产生一种间接的影响,每一个人的心灵也许并不合乎他周围的环境,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心灵世界中,我们所处的世界如何,主要在我们以什么方式处之,而邹叔叔教会我们的就是一种看待生活的方式和视角。
现如今,邹叔叔的女儿已经考上了附近一所大学,欧阿姨在十陵镇清扫着街道,而邹叔叔仍然帮别人看着车。时间静静地走过,生命悄悄地流逝,我不知道邹叔叔来日不多的日子将会怎样,只是衷心地希望他们一家人能够幸福,永远的幸福……
我想,也许死亡可以终结生命,但是它却终止不了爱,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爱的传承与延续,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前进与后退。在邹叔叔的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种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足以化解一切人生悲剧。有了这种人生境界,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呢?
的确,死亡让人生归于纯净,而境界让死亡充满韵味。
大学生周刊 读者报 文/姚玉茹
(成都宁养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