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到与生活 (成都宁养院护师 贾艳皊)
发布时间:2021-6-14
上周宁养院门诊遇到2个让我们深有感触的病人家属。
无处流泪的母亲
一个是58岁的母亲为她的独生女儿取药。这位母亲的丈夫去世多年,她独自一人带大女儿,如今34岁的女儿又得重病。她门诊取药时不住流泪。说自己的女儿很乖,女儿有一个10岁女儿也很乖,但女儿却生了这个病。我两次递过纸巾,听她讲故事,看着她流泪。她哽咽地说:“你看,我就这一个女儿。我现在也不敢在她面前哭泣。”我常常用“唐僧西天取经,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可以成佛”的故事来鼓励病员,但对于这位母亲,我却没用任何劝慰的语言。全然倾听她的故事,便是我在她生命中此刻最好的存在吧。至少,她愿意对着我们宁养院工作人员流泪述说。
生命无常
另一个是一位英语教授患者的老伴。她诉说着她老伴生病所受的煎熬和她照顾爱人的煎熬。然后对我说:“真如你对其他病人家属所说的,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有时,需要通过苦难来燃掉许多业。”
这个英语教授的老伴每次来宁养院都会与宁养工作人员聊一会,我们从来没有限制她与我们聊天的时间。她聊她与老伴过去的工作、聊老伴治疗的经过、聊自己的儿孙、聊将来自己的打算。在聊到将来的打算时,突然感叹地说:“人真应该及早规划自己的老年生活包括规划死亡。”也许,她在聊天过程中突然感到了人生的无常了吧。这也很自然地让我想起《圣经》上所说:“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
无常与悟到
人生本是无常的。这在这个英语教授的老伴心里和那位58岁的母亲心里,变得异常真切起来。
大学教授的老伴一遍遍地说:“我从来没有想到他会得上这种病,他平时身体那么好,爱运动,生活规律,连感冒都不感冒。”他们来成都女儿这里是帮女儿带孩子,计划着把孙子带到上幼儿园,他们两个就单独居住。但还没有机会单独居住的时候,这个大学教授就查出癌症晚期。
那位58岁母亲的女儿,年仅34岁,工作顺心,10岁的女儿也很乖。她和她的母亲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34岁会得这种病。目前因为呼吸困难,晚上很难平躺着睡觉,可谓“此生未竟”。她那种对生命的不舍和对关系的牵挂即便是走到生命的终点也难以完全放下。
相遇宁养
我常想,她们与宁养服务相遇的这段日子里,宁养服务到底能做什么?除了尽力控制病人的疼痛外,我们所能做的,还有那一份陪伴和倾听。陪伴她们在人生这段艰难的日子里,不是等待死亡,而是仍在生活。那位母亲和她34岁的女儿已经转介社工诗颖进行个案管理。最近,宁养办周淑娟老师建议说:“能否开展音乐治疗,可以试探性地从背景音乐做起。”以期宁养病人和家属在与宁养院相遇的日子中有种心灵上的停留与歇息。这也让我想起我院眼科的背景音乐配置得一直很美。人有眼疾时,耳朵往往变得异常好用,就医时,诊区内的背景音乐,常会让病人的就医体验丰富美好起来。对于宁养服务的对象,当心灵因病而伤时,音乐也会达到很好的疗愈作用吧。宁养服务20年在即,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宁养之歌《守护》,它也将会为宁养服务助一臂之力。
悟到与生活
在与安宁疗护共同成长的日子里,我们获得了什么?今年小满前夕,一项目总监来我院进行项目评估工作,看到我们从事的安宁疗护工作,这位总监感慨地说:“让那些不珍惜生命的人来姑息医学科做志愿者,应该会让他们多一分对生命的珍惜吧。”2016年,我已与宁养服务相遇7年。那年小满后的一天,我写了一段关于人生的文字:“人生是我与情绪旷日持久地战争,旷日持久地相容;人生是我与过去永无休止地告别,永无休止地想念;人生是我与未来永无休止地憧憬,永无休止地相见;人生是我与社会永无休止地相依,永无休止地相离;人生是我与天地永无休止地赞美,永无休止地敬畏。”发到朋友圈,只让几个熟悉的人看到。宋爷爷(华西第四医院原院长宋汉林,我们习惯称呼他为“宋爷爷”)看到后建议说:“把这篇文章修改一下去投稿,很少见到如此生动形象的文章,写人生如此种种…… ”我口里答应着,却从来没有这样去做。很多时候,内心深处更喜欢追求生活简简单单,活得不被觉察。安宁疗护工作与珍惜生命之间应该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陪伴自己、倾听自己。
珍不珍惜生命应在看见安宁疗护与自我修行之上。
注: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