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中贫乏 (新乡宁养院行政助理 刘华莉)
发布时间:2024-2-23
早上8点,一踏进办公室的门口,就听到昨日家访的宁养同仁在讨论:病人郭阿姨,68岁,罹患直肠癌5年,卧床,两个儿子关系紧张,小儿子争竞妈妈偏心大儿子,钱财供应父母,不常探望。家访时,郭阿姨情绪激动,鼻子一把泪一把诉说少人关心少人爱。经过大家商议决定,将此案例转介社工,给予病人心理疏导,并与家属协调、沟通,鼓励亲情陪伴。
介于郭阿姨的这种情况,其实在我们宁养服务工作中,屡见不鲜。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前两天刷到的视频,中国政法大学的罗翔教授说的一段话:我们以为的“贫穷”,就是饥饿、衣不蔽体和没有房屋,然而最大的贫穷就是“不被需要”,“没有爱”和“不被关心”。长期缺乏孩子嘘寒问暖的老妈妈,不再被孩子需要,付出的母爱不被认可,得不到回应。我们不得不从另一个层面,去认可她的“贫穷”,她的情感需要。
记得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雷莎说过:能够彼此相爱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她曾经救助过一个路边捡破烂的小女孩。她把她带回儿童之家,给她洗澡,给她换上干净的衣服,拿好吃的食物给她吃。但到了晚上,那孩子却偷偷跑掉了。特雷莎很担心她,就去把她寻了回来。但第二天,她又跑掉了。如此再三,她就派人跟踪她。最后在一棵树下找到了她。虽然只是一棵树,但那里是她的“家”。因为树下有她的母亲、姐姐和妹妹。至此,特雷莎才明白了小女孩要反复逃跑的原因。因为她的母亲爱她,而她也爱她的母亲。因此,在特雷莎看来,家庭应该成为爱的源泉。
打开郭阿姨的病历,了解到她儿子的年龄是40多岁,他和我是一样的年纪。联想到我们小时候的那些缺吃少穿的年代,家里有好吃的,父母不舍得吃,留给孩子吃。身上穿的衣服、鞋子,基本上都是妈妈用手一针一线缝出来的。寒冬腊月起床时,妈妈会把棉衣先放在火炉上烘暖一下,再喊孩子出离被窝,快速为孩子披在身上。特属于那个年代的温暖的成长记忆,母爱满溢。年老病弱的妈妈,每日躺卧在床,又怎会不伤感她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孩子,此时却不愿来多看她一眼,陪她一会儿,说上几句话。
写到这里,耳边响起一首美丽的歌中唱到:“花儿怕凋零,草怕霜;人怕没有爱,心怕伤。我感恩因为你,生命变得不一样。每一天都充满爱和力量。”我们在鼓励癌患和家属时,经常会说:“伤心是一天,快乐是一天,所以您要积极乐观面对每一天,过一天就赚一天。”仔细想想,说的容易,做到谈何容易。谁又能真正的置身于他人的疾病、情感泥沼中奋力振作情绪,拥有喜乐的能力呢?
我们的宁养服务对象是贫困 (经济)、癌症、晚期、疼痛的病人。对于这些癌症末期缺乏家人关爱的病人,临终关怀工作人员需要去做的还很多、很多 ......
生命盼望温暖阳光
注: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