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养服务,用爱“治愈”患者的最后时光 (新乡宁养院护师 刘培平)
发布时间:2024-5-31
五月,是充满生机的季节,一大片一大片的绿色正肆意生长着、壮大着,春华芳尽,夏花绚烂,生命在这个季节涅槃。作家泰戈尔慨叹“生如夏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也抒怀“晴风暖日生麦气,绿阴优草胜花时”。这是一个对生命重新审视的季节,我突然想到了一件13年前的旧事,那个时候,“宁养”二字对于广大的医务人员还是那么新鲜。但当我们扎根进来后才发现,原来轻如蝉翼的宁养服务,对于病人来说,却是那么地重如泰山!
2011年的5月,我们在封丘县例行走访中,见到了一位气如游丝的女士。她目光呆滞,神情冷落。邻居告诉我,她姓罗,仅39岁,贵州籍人士。右乳癌术后多发转移,右乳区局部皮肤已癌性溃破。强烈的疼痛和家庭的贫困,让她数次轻生。罗女士长期缺乏照顾、理解和交流,若非放不下孩子,生命于她不过是暮色里最后染红的一丝光亮而已。于是,我们决定帮助她,让她重拾等待朝阳的勇气!
我们从身、心、灵、社入手,对溃烂面用双氧水定期清洗,局部换药,用盐酸吗啡缓释片控制疼痛。我们将NRS从最早的8分成功控制到1分,并用吗啡即释片取代了使用了1个月的杜冷丁,有效地控制住了爆发痛。同时,我们成立社工小组,定期探访,为她疏导,陪她聊天,给她念报、听歌,让她看窗外的世界,念贵州的乡情。
我们调解好罗女士的家人,给与轮流的照护与爱。制定好她两个儿子的照顾计划和人生规划,给与提前告知与生命回顾。我们不遮掩,以同理心给与病情及预后告知,帮助罗女士做好余生规划。有一天,她告诉我们主任:“张医生,我长这么大没有给妈妈洗过一次脚、没有给爸爸捶过一次背,我还能见到我爸妈吗?他们在贵州。见了以后我再死可以吗”?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我,我明知道她的身体和家庭状况,不足以让她回贵州省亲。但我仍然告诉团队,我们得帮她!这不仅是宁养服务灵性关怀的义务,也是宁养人超越生命的守望!
于是,我们协调了贵阳宁养院,贵阳宁养院同仁毫无怨言,驱车4个小时到罗女士远在贵州的父母家中,录制了父母的视频,通过QQ传送给我们新乡宁养院同仁。我们再次探访罗女士时,把视频放给她看,罗女士时而喜上眉梢,时而眼泪决堤。她笑时有泪,哭时亦泪,我们知道,这一刻才是罗女士多年来最幸福的时刻!阅读生命谈生死不是欣赏一场风月,而是发自内心对生命的敬畏!
最终,罗女士了却了生平遗憾,消除了轻生念头,愿意以最大的平和面对余生。尽管后来她仍然走了,但她的孩子告诉我,她再也没有过狰狞与暴躁!
人们都非常注重“优生”,却往往忽略了“优逝”。对于中国人来说,“死”,是一直被避讳的。这个字被幻化为“过世”“长眠”“作古”“圆寂”“归西”等一系列丰富词汇。然而医学解决不了死亡问题,因为死亡是临床工作的终点;现代心理学也解决不了,因为心理学研究的是活着的各种现象。死亡教育也一直缺乏。“死亡到底是什么?”“有死亡的人生意味着什么?”“人都会死,面对死亡的威胁,我们对自己及他人有什么样的责任?”“假如只剩下几天可以活,我们如何面对死亡?”“假如亲人面临死亡,我们如何帮助他们去克服死亡的恐惧?”…… 关心这些问题的人,寥寥无几。
孔子在《论语》里提到“未知生焉知死”,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里指出“向死而生”,这两者并非对立,而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海德格尔用这种“倒计时”的死亡哲学概念,来让人们明白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可以延长的,这种延长是“内涵性”的,就是通过内在精神成长的方法,提高生命中每分每秒的质量和长度,来提高生命的效度。只有这样,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宁养服务的镇痛治疗,就是这种哲学的人文思维,护航人生最后一公里,其核心目的就是为了维护人类尊严与自由,维护人类生存价值与意义。医学是有限的,但永远是温暖的,感恩病人用生命启示我们,让我们了解人生因为经历生老病死而圆满,就如同世界因四季变幻而丰富!
新乡宁养院团队探访罗女士(左2)时拍下她与家人的合影
文、图:刘培平
注:图片使用已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