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宁养院介绍 医院简介 宁养新闻服务札记 社会反馈联系方式

河南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宁养院 >> 感想·随笔
微光汇聚处,乡土亦课堂(新乡宁养院义工 王建勇)
发布时间:2025-7-21

  作为一名医学大学生,穿上白大褂学习专业知识是我的日常,而披上宁养义工的红马甲,走进乡土、贴近患者,已是我坚持了两年多的服务。这次三下乡服务,像是把两年来的宁养服务记忆重新梳理,让我更清晰地看见,医学不仅是课本上的理论,更是带着温度的守护。

 

  三下乡的村头义诊现场,熟悉的场景让我想起两年间无数次家访的清晨。当随队医生俯身倾听村民讲述病痛时,仿佛又回到了第一次跟着前辈去家访的日子 —— 那时我还会紧张地不知所措,而现在,我能够聆听患者的诉说,给予同理,还能根据所学,简单跟爷爷奶奶解释 “为什么要按医嘱服药”。有位奶奶拿着皱巴巴的药盒问 “这个药能不能和降压药一起吃”,我立刻想起在宁养院门诊时医护工作人员详细讲解的药物相互作用时的情景。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两年宁养义工的积累,早已让课本里的知识 “活” 了过来,而三下乡,更让我看到这些知识在基层最真实的价值。

 

  在村小讲生命教育课时,孩子们对 “生命意义” 的好奇,让我想起两年间家访过的那些患者。有位患重病的阿姨,即便身体不适,也总在院子里种满花草,她说:“看着这些花开花落,就觉得日子有盼头”;还有位爷爷,会把我们每次家访的日期记在日历上,说:“你们来,我就像盼到了亲人。”这些画面,我都讲给了孩子们听,就像三下乡时传递安全知识一样,两年来的家访,我一直在传递 “生命值得珍惜” 的信念。当一个孩子说:“要像医生哥哥一样,用知识帮助别人” 时,我眼眶发热 —— 原来无论是长期针对晚期癌症患者家庭的家访陪伴,还是短期的三下乡,我们都在播撒爱的种子,而这些种子,正在慢慢发芽。

 

  两年的宁养义工经历,让我从一个只会跟在前辈身后的“小跟班”,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宁养义工;这次三下乡服务,更让我坚定了“以医助人、以爱暖人”的初心。未来,我会继续带着医学知识与两年积累的温暖,奔走在宁养家访的路上,让每一次相遇,都成为照亮患者生活的微光,也让自己的医学生涯,因这份坚守而更有分量。

 

笔者在宁养家访的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