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死亡和成长的随想(山西省肿瘤医院宁养院义工 朱胜强)
发布时间:2016-1-13
生命是多么伟大、需要瞻仰的东西啊!面对这神奇的造物,人们不敢深入思索,怕落得绝望、悲哀以及徒劳无功。于是他们日复一日地将心思沉浸在工作、学习、情爱中,努力淡忘有关人生、死亡的问题,但也因此日复一日成为庸碌大众的一员。于是在当今社会人们逐渐疏远了诗歌,疏远了哲学,成功学和心灵鸡汤大行其道。在繁华却浮躁的日子里我们有意无意地去回避那些看似遥远沉重但又时刻如影随形的话题,比如死亡,比如成长。
每个人都有一颗赤子之心,在生命之初的岁月里,纯真,坚定,执着;而永远变化不定的世界,却如同一场永远无法醒来的梦境,世人在其中迷失方向再也找不到原来的初衷,以及归去的路。直到那如影随形却被刻意回避的死亡抓住前进的脚踝,恰似突然的霹雳惊醒了梦游的行尸,我们才开始重新审视当下的处境,并惊愕自己离悬崖已是尽在咫尺,诧异现在的处境与自己的初心南辕北辙,痛惜原来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多,懊悔当初小小的绥靖酿成了如今的苦果,最后却都因为无可奈何而将谩骂、抱怨、讨价还价化作叹息和感慨来面对无常和悠悠岁月。
接近一年的时间从事临终关怀的志愿服务工作,近距离的面对死亡带来的离别,靠近那些将要回归黑暗和永寂的人们,看着病痛给他们带来的折磨,听着他们诉说着对待死亡的不同反应,同时也感受到他们亲人痛苦,无奈以及最终的接受和解脱。在这种身临其境地感受癌症带来的灾难过程中,我由一开始的忐忑,恐惧状态中慢慢地的冷静下来,慢慢的开始思考我自己应该怎么去面对死亡,面对离别。
所谓江山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死亡是历史书上的一个结语,一串简单的数字,是对冲突和战争做的一个简介的总结,冰冷,平淡,没有一丝的味道和感情,是最最平常的自然现象。但是我们毕竟普通,眼界不是时时刻刻都处在登高远眺心接千古的状态,我们毕竟是凡人,生活中处处缠绕着羁绊,七情六欲非有用大智慧的刀是斩不断的。死亡来临患者在遭受巨大肉体折磨的同时还要面对死亡带来的焦虑和恐惧,而家属每天看着日渐衰弱和渐离的亲人肝肠寸断。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君沉疴续尘缘,每天都会祈祷,都会希望;但大部分却要落得失望,绝望,最后将死亡看成了彼此的解脱。而就健康的你我他而言,死亡看似遥远却是一个早已注定的结局,无法改变。我们就是这样,故意地在平淡的生活中忘记大限的来临,在确诊通知下达后又久久的不愿接受,最后在挣扎中无奈出局。
我服务的案主非常幸运的在癌症治疗中康复良好,暂时摆脱了死亡的阴影。对于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康复后他开始从新开始自己的生活,戒了抽了一辈子的烟,每天认真度过每一分钟,坚持锻炼身体,健康饮食,对于未来,对于死亡很少提及,甚至主动忽略,但我们彼此都心知肚明,他对待未来是以一种拥抱生命接受死亡的态度,他以认真度过每一分钟的方式来对待活着,他以平静和耐心对待死亡。所以在为他服务过程中,我所付出的不过尔尔,而他教会我的却可以让我收益终生。
有人说成长是一个渐成的过程,犹如春天的树叶,在不经意间冒出枝桠,你会发现树突然绿了;当你每天默默工作,只是不经意间回头去看做过的事情,走过的路时,才会惊讶自己的改变,发现每天所做零星工作的意义,发现自己的成长。近一年的服务不知不觉中项目已经进入尾声,翻开日记对比开始的时候与现在,我开始总结,变化总是有的,那有没有成长呢?
以前的时候无忧无虑却每天莫名的忧伤,有人说那便是青春的感觉,但现在看来没有目标的努力恰是无所谓的挣扎,而忧伤却是对逝去时光的焦虑。现在我只是想把自己的学业做好,找份安稳工作,一个一生相伴的人,然后陪伴父母,踏实做事,目标卑微但步伐坚定,我不再刻意的追求意义,我只是在认真的度过当下。这是我的改变,是我所接受的改变,是我和这个世界的对话,这是我的成长。
若把人生比喻成河流,在空旷的平原上缓缓地流淌,一眼望去天和地交接在一条线上,似乎人生的整个过程都已被看透,被推演的一清二楚;在地形的交接处,巨大的落差让河流一泻千里,人生惊险,诡变摧心,此时的人无心它顾,看到的只是满眼的惊心动魄。这个比喻形象但人生又岂是一条无识,无智的河流,我们在不断地选择自己的方向,同时也在选择自己人生的风景。在一年的服务中我见识了让我反思和成长的风景,也让我遇见了让我感恩的亲人,我的导师,宁养院的老师,我的师兄师姐还有我的同学们,感谢给予我的帮助扶持与相互守望,希望我们再接再厉,下一站风景更精彩!!!

(生命之花常开)

(微笑着迎接胜利 )
(编辑:孙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