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宁养院介绍 医院简介 宁养新闻服务札记 社会反馈联系方式

山西省肿瘤医院宁养院 >> 感想·随笔
我的成长感受(山西省肿瘤医院宁养院义工 杨婷)
发布时间:2016-1-14

  开幕仪式仿佛昨天刚发生,闭幕已经悄然走来。走过了春的灿烂,夏的炎热,秋的收获,在冬的严酷与浪漫中,宁养服务暂时告一段落。第一次作为宁养志愿者为贫困晚期癌症患者提供服务,这对我来说很有挑战,但是我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恐惧,顺利地完成了属于自己的任务。在项目启动前,老师提到过,我们在服务的同时,要注意自己在服务过程中专业的成长、研究能力的提升。回想这短暂而又漫长的宁养之路,我能切身感受到自己这几个月来点点滴滴的成长。

 

  首先是资料管理方面。在团队中,我负责后勤组,主要任务是资料的准备和回收整理。每一次的活动就伴随着大量表格的填写,宁养志愿者出勤活动记录表(为方便记录成员的出勤情况制作)、总服务时间的记录、服务对象签到表誊写编码拍照、必填表格归档、问卷编码等等。也许是性格原因,看似琐碎且一成不变的事情,而我却乐此不疲。这个过程考验我的就是耐心和细心,总服务时间记录表考验耐心,每次活动后,都要在出勤的志愿者下面记录服务时间起始点及服务时间,曾经有段时间,我攒了一个月的表没有录,到了月初总结的时候才录完。进度表考验细心,为了每个月向项目办报送的数据正确,我必须定期核对完成各项服务的次数及服务人数,随身携带小本本,做到当天服务当天记录。经历了这次宁养服务,我也养成了随身携带笔和本的习惯,之前携带是为了随时问随时查,而现在是为了随时看随时记。

 

  其次是财务管理方面。感谢老师对我的信任,让我管理财务。财务这块一方面是预算,虽然项目办给了预算方案,但是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还需要稍作调整,再次做预算。记得项目开始时,我把全部的经费都做在预算里,没有留一点儿备用金,没有考虑后期的资金使用情况,后来才知道预算不能那样做。另一方面是每个月督导及志愿者的补助,这也是考验我细心的地方,前期的资料管理也为此做足了准备,每个人的出勤情况我都记录的一清二楚,所以在这里就不会有任何困难了。最让我苦恼的是志愿者个人的报账,数额小、没发票,大部分为手写的收据,难以管理。但是交由专人负责集中采购,又效率低下,影响服务进度,这就形成了两难得局面。值得庆祝的是,项目在预算内圆满完成,也为后期开销预留了足够的资金。

 

  再次是服务心态方面。记得有一次家访,有位阿姨很不情愿接待我们,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终于入户成功。在交谈中,阿姨坦诚和我们说“你们做的这些任何一个人都能做,当初怎么不选择临床或护理······”我们也是极力辩解我们的专业性,争取阿姨的信任,这次家访结束后,阿姨再也不肯见我们。这件事情让我反思了很久,受助者的困境在于“你给的我都不想要”,志愿者的困境在于“我想帮你,但该怎么帮”。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真正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一厢情愿做着认为对的事情,明明对方想要“香蕉”,志愿者却一直给着“苹果”。如果我们提供不了“香蕉”,很可能这位服务对象不是我们的目标。然后,很多时候,我们的服务对象都特别善良,理解肯定我们的服务,这带给我们的也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所以,志愿者保持平常心,降低期望值特别重要,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心理承受极限,我们没有必要过高的要求自己,更不要刻意追求光环效应。当因为结果为尽人如意而产生挫败感、失望甚至放弃的时候,一方面我们需要降低期望值,另一方面我们要相信改变是渐进的,是需要过程的。

 

  最后是学术思维方面。 每次的服务不仅仅是服务,也是调研,在与医生、护士、社工、志愿者、患者、家属、等众多人群接触的过程中,我会在心里思量如何将我们做的这些提升一个高度。在空闲的时间,我也会查阅有关这些人群的学术研究,发现宁养服务中围绕患者及家属的研究很多,围绕医生和护士的研究也不少,而围绕宁养志愿的研究少之又少。我自己作为一名宁养志愿者,我在服务过程中心理状态也在不断地变化,而身边有那么多志愿者默默地在付出自己的爱心,关注着别人,而志愿者本人也是被需要关注的,参加了应急志愿者培训后,志愿者的交流,老师的指点,让我的思维不再狭隘,让我明白在志愿者的研究上还有很多值得探索。

(陪阿姨一起过生日)

(社区宣传耐心讲解)

(义诊前的登记)

   (编辑:孙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