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想能多陪你一场 (山西省肿瘤医院宁养院义工 王琪)
发布时间:2019-10-25
我多想能多陪你一场,把你一生的风景都听你讲。加入宁养义工队180天整,从一开始的浅表的临终关怀认知到如今的安宁共护理解。参加过为数不多的家访,每次家访的对象年龄不同、经历不同、感悟不同。
第一次家访是跟着两位学姐去的,去之前曾猜测叔叔的性格,他也许会以一个长辈的身份给我们讲述他的前半生,也许会给我们讲一些时政然后教育我们一定好好学习。到叔叔家时,叔叔的女儿即将远嫁上海,作为父亲,叔叔心中一定有开心、有不舍、有激动、有担忧,从叔叔身上仿佛能看到未来自己出嫁时父亲的样子。
第二次家访是自己的案主,一位九十多岁高龄的老奶奶,奶奶患有阿尔兹海默症,并不记得自己患有多种病症,只是觉得身体有些疼痛,也始终相信自己会好起来的,交谈中,奶奶总说着自己有五个孩子,却不记得是三个儿子还是三个女儿了。家访当天,奶奶的大儿子来探望奶奶,我至今仍记得叔叔见到奶奶的笑容,那笑容就像年幼的儿子见到母亲,如同春日的阳光般灿烂温暖,笑容中有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得祥和与温暖。在之后的一次小组活动中,我再次见到了那位叔叔,但叔叔可能已经不记得我了,叔叔脸上始终有笑容,但这次笑容不同于那日见到奶奶时的笑容。岁月很无情,只要自己不觉得自己变老,那时间便是永远停滞的。都说18岁是最美的年纪,如果始终记得自己18岁的样子,记得自己18岁的激情,那会不会永远不会老?
第三次家访见到的爷爷也许是我参加过的家访中最为消极的爷爷,爷爷肺癌晚期,癌细胞转移至手臂,右手肿痛无法动弹,就连轻触都是极其痛苦的。那次,我没有写感想,因为我也不知道我能为爷爷提供什么帮助,作为一名医学生,第一次在病魔面前感到深深的无力感,看着爷爷痛苦呻吟却无能为力,再后来见到爷爷他因为吃了止痛药,疼痛减轻,但是手臂的肿胀没有任何缓解。我也曾自己安慰自己,自己还在沉淀,莫要着急,待以后学成归来便可以救助患者,但是学成究竟要多久?太漫长了!如果志愿活动可以回报社会,我倒希望自己多多进入医院做志愿服务,积累临床知识。
第四次家访见到一位近九十高龄的爷爷,与老伴相依相偎六十多年,爷爷不爱说话,奶奶却可以滔滔不绝;奶奶大大咧咧,爷爷却心思细腻;奶奶理工毕业,爷爷文史一流。两个互补的人走过了近七十个春秋,共同见证了中华70年的历史沉浮,谱写了今生二人爱情的华章,爷爷对死亡极其淡然,奶奶说着爷爷走后也不会整日伤心难过,奶奶会带着爷爷的信念继续生活。
不同的年纪有不同的感悟,在生命的尽头,每个人都有恐惧。不论是消极的爷爷还是乐观的叔叔。他们都看着日历盼着儿女回家感受着生命的流逝。那天,写了一封致未来的自己的一封信——假如生命仅剩下20天。仿佛自己写了一封遗书,信中我写到希望我最后的二十天中没有父母,我希望我的一生无悔,至少做到子欲养而亲仍在。昨日像那远去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不论昨日自己有多么叛逆,不论昨日自己和父母曾如何吵架,从今天开始,多去关心父母,多回家看看,自己的路还长,日后少不了忙碌,所以今天能多回家陪伴父母便不去远游了。

笔者义工 (右一) 与患者一起在楼下散步
图文:王琪/编辑:孙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