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的能量 (长沙宁养院护师 黄旭芬)
发布时间:2023-4-7
悲伤是一种能量,善用这股能量,伤痛将成为一份转化生命的礼物。”这是写在《导引悲伤能量》一书封面的话,正是书名及这句话吸引了我,也是职业使然,让我打开书本,想要赶紧找到“悲伤能量”。
我所从事的宁养服务,需要面对太多悲伤者,如患者本人、患者子女、患者父母、患者兄弟姐妹等等,甚至是作为医务人员的自己。当被诊断为恶性肿瘤时,伴随患者心理反应各期,如否认、怀疑、恐惧、愤怒、接受等情绪的同时,是悲伤。
家人面对亲人罹患恶疾或即将面临的死亡,同样会陷入悲伤痛苦中。专业照顾者也会因为与悲伤伴行或无能为力而感受到悲伤情绪。
这种悲伤痛苦的人生课题,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都会经历。在悲伤时如何做到悲而不伤,并将悲伤转化为力量,指引前行的道路,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也是临终关怀者需要学习的悲伤辅导课程。
《导引悲伤能量》是悲伤咨询助人者的工作手册。主编李玉婵,编者有李佩怡、李开敏、侯南隆、张玉仕、陈美琴,都是心理咨询、生死教育、社会工作领域的专家。本书内容包括四篇:理论与技巧、实务与应用、超越与整合、助人与自助。内容丰富且实用,以帮助处于悲伤中的人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让其从痛苦、失落的情境中解脱出来,帮助其坦然面对,并且将悲伤转化成人生的乐章。
作为临终照顾者,在陪伴他人悲伤失落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困惑,在与悲伤同行的路途中,也会促使我们回顾自己的悲伤历程。本书最后篇章,专门教导助人者如何自助,这对我个人职业淬炼与灵性成长助益匪浅。
阅读此书过程中,常常掩卷思索,曾经历的过往中那些令人悲伤的事件,其实都是个人生命成长不可或缺的元素,回想起来,也可以说是人生财富。
李开敏教授在“悲伤的生命乐章——个人失落与悲伤经验探索”中讲述了自己作为女儿经历父亲离世的情境、父亲离世后自己的感受以及悲伤应对方式。在她父亲离世后第二年的父亲节,在哪里过父亲节的想法刚冒出,突然就泪流不止,在彻底的情绪宣泄之后,反而感受到父亲去世后第一次与他那么亲近。
她的这种感受,我非常理解,几乎是相同的经验,我对失去父亲的悲伤,是有深切体会的。我觉得作者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因为在她父亲临终时,至少懂得怎样去告别。而我的这种悲伤,却积压在心中太久才得以宣泄。
父亲生病直至离开的事实,在父亲离世的前几年一直是我不愿触及的伤痛。心中有后悔有心痛有遗憾,总想应该可以做得更好点。然而,时光永远都无法倒流。记得父亲去世第八年的那个父亲节,突然想起我怎么就再也不能打电话给父亲了,因此整整哭了一个晚上,然后写了一篇日记怀念他。
在写日记的过程中,有关父亲的记忆一下子全都回来,而表弟的留言——我们过得好,就是对姑父最大的安慰,姑父也会护佑我们的。这也给了我最大的抚慰,让我能够原谅自己做得不够,明白父亲也会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过得好。
那是父亲去世后第一次面对内心的悲伤,也是那之后,才敢于提起对父亲的愧疚和想念。这个过程虽然有些漫长,但终于是走过了悲伤,并感受到父爱永远存在。经历过后,所以能够理解“爱是转化苦难的最佳力量”。
对于亲人的离去,我们很多时候会选择回避,不去碰触。然而,不去经历悲伤,又怎能得到走过悲伤的力量?只有正视悲伤、安顿悲伤、经验悲伤,并与悲伤对话,才能从亲人离去的事实中学习如何与悲伤同行。
这也是临终关怀者在哀伤辅导时不会对丧亲者说“节哀”的原因。允许自己悲伤流露,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过错与不足,唯有包容自己、锻炼自己的心性,才是疗愈悲伤的源泉和通过苦难的道路。如同文章的后记所写:
“每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悲欢离合,交错在特定的历史时空脉络中。悲伤牵引我们螺旋式地升降,勇敢地经历它,承认过去,面向未来,生命可以继续自由丰富之旅。而最终,失落是让我们更成熟、更独立的一段又一段插曲,风雨过后终会回到生命的基调中,继续完成属于自己的乐章。”
经历悲伤,并在悲伤过程中感受到爱的流转,因此相信——悲伤能量,能将伤痛转化为生命的礼物。
相关链接:https://view.inews.qq.com/a/20230330A03KMI00
备注: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