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宁养院介绍 医院简介 宁养新闻服务札记 社会反馈联系方式

包头市中心医院宁养院 >> 感想·随笔
生如夏花 (包头宁养院义工 何欣)
发布时间:2016-5-5

  那是第一次见到张叔,我的心里十分惊讶,那时他正戴着白手套,拿着自制的小夹子在小区里捡垃圾。我心里不禁在疑问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后来聊天在张叔口中得到了答案,他说:“反正天天早晨下楼锻炼,顺便捡捡垃圾,别人看见了以后就不会乱扔了还可能会跟我一起捡,给环卫工人减轻点负担,他们也挺累的。”张叔就是这样一个热爱帮助别人的人。他在2015年加入了包头市东河区义工队,参加义工活动百余次,徒步赛罕塔拉公园四次,他就这样在奉献中快乐的生活。

 

  张叔年轻时也是一个充满干劲,认真负责的年轻干部。这些年,因为各种原因换过几次工作,但是做让他难忘的,还是那些在库布齐沙漠奋斗的日子。曾经的库布齐沙漠还是一片黄沙,现在已经是著名的内蒙古吉龙生态。这样大的改变,归功于老一辈人辛苦的付出。1999年,张叔和他的工友们来到库布齐沙漠,植树、防沙是首要的工作。一万多亩地、一千一百万棵树、四通八达的网状小路、整片的麻黄草基地,这一点一滴的改变都印在张叔的骨髓里。“昔日库布齐沙漠黄沙漫漫,今朝麻黄草碧郁郁葱葱”,张叔的题字至今悬挂在基隆生态的表彰墙上。

 

  然而生命就是这样残酷,张叔在2013年2月查出患有咽喉部恶性肿瘤。为此,他也有过一段时间的低落。但助人为乐的天性让他很快从噩耗中走出来。在住院期间,他天天帮助清洁工人打扫卫生、帮助其他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曾问张叔是什么让他这样的乐观坚强,他说他第一次帮助别人还是在年轻的时候,那天张叔在公园散步,有个孩子掉进了水里,他眼疾手快,把孩子抱了出来。那时候张叔觉得帮助别人他很快乐。于是在后来工作时,张叔经常带领着工厂的党员、团员干部参加义工活动。在患病之后,他发现帮助别人能让自己忘记病痛的折磨,所以他参加了东河义工队,并且带着一家人都加入了义工组织,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得到自我的快乐。

 

  其实张叔的病也有过特别顽固的时期,每天得经受着病痛的折磨。在医生的推荐下,张叔来到宁养院寻求帮助。这也给了我们这些义工一个机会接触这样坚强、乐观的长辈。看着张叔拿出的成堆的药盒,我的心里感慨万千。张叔却笑着说:“有宁养院的帮助真好。原来还得天天吃镇痛的药,现在病情控制得好,只在疼的时候吃药就可以了,我很满足。”这样的感叹我无法体会,也许这是经历生死苦难后最真实的渴求。在宁养院领药一段时间后,张叔主动提出加入宁养义工的队伍。张叔和我们说,他身体不好,也许照顾患者的工作他不能承担,但是他可以和患者谈心,带着他们一起享受奉献的快乐。他说:“我更能理解他们,也更能感同身受。”

 

  提起现在的住房,张叔也是倍感幸福。原来张叔一家四口住在二里半的平房里。因为常年漏水,只能将院子垫高,到最后,从院子进家里需要下四个台阶,院子的地面遮着半个窗户。现在因为棚户区改造的政策,张叔一家也住进了新楼房。日子越过越好,张叔的心情也越来越好。张叔一家是低保户,随着身体情况逐渐的好转,张叔准备去找一份工作,他说:“每天坐着吃国家的总也不是个办法,自力更生才能过得更好。”

 

  在张叔家,我们还看到了很多的荣誉证书。有“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东河区优秀义工”等等。最让我感到震惊的是一张红十字眼角膜捐献的申请表。我们问张叔为什么想到要捐献眼角膜呢?张叔说:“我想用另一双眼睛看世界。把器官捐献出去,我又以一种新的方式活在这个世界上。献血我是不合格了,那就捐个眼角膜吧。”这朴实的话,在我的心头回绕许久。

 

  还记得问张叔最喜欢的城市和节日,张叔说是北京和10月1日。张叔说,有国才有家,才有我们安身立命的地方。张叔这样的前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实在这个社会上总有一些人,不管他们自己经历着什么,他们总是记着这个国家,记着这个社会,记着身边的一点一滴。他们一生在奉献,一生在战斗。就像在阅兵仪式上的那些抗战老兵,一个经历的画面让多少人热泪盈眶。他们的一生,平凡而伟大。

 

  生,应如夏花般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