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尽头的陪伴 (青岛大学医学生 王钦)
发布时间:2018-8-10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并且热爱生命的人。”生命以它独有的美,浸润了生活的点点滴滴;美丽的生命,源于一份对生活的热爱。生命行走在你我的掌心,请小心看护;生命承载太多的美丽,请认真对待。或许,昨日的成败已成过往,明日的幻想不切实际,生命就在今天,看见今天,珍爱生命,一切才会存在。宁养院一行,似乎是一场修行。———题记
2018年7月9日,我们一行14个人从青岛来到聊城,最初我们对于宁养知识不算很了解,高主任便带领着我们一起学习有关宁养疗护的知识,从发展史到服务内容以及意义,经过聊城宁养院高主任的介绍,从理论上了解了宁养知识。接着我们分组进行活动,我先跟病人家属聊天了解情况,真正体会到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含义,病人家属们一方面有病人的病情压力,另一方面还有经济上的压力,而这些都无处诉说,恰恰宁养院的服务宗旨之一便是提高病人及家属的生活质量,病人家属们便只有和我们诉说,最初也是没有话题,但想到高主任说的苏格拉底的名言---医生三大法宝“语言、药片、手术刀”,想办法让病人家属敞开心扉释放压力,其中一位病人家属跟我说他父亲才刚满六十,用他的原话说是“不甘心”,说完我看见他的沧桑的脸上,眼角有反光的泪水,饱含心酸与无力,但是他又说道:“多亏了咱们宁养院,要不我家早就垮了,宁养院救了我父亲和我们一家”,他的一席话真的让我对宁养院有了重新的认识。
之后我坐在门诊旁边听医生询问前来拿药的家属有关病人的情况,医生认真仔细的听着家属描述的病情病况,从各种似乎不太起眼的症状,推测出病人病情发展情况,同时给出合适的处方,并且每个药都给专门写出来用法以及用量,再三叮嘱取药人药的用法,期间我注意到一个病历样本,那上面与普通的病历不同,上面不仅有检查结果,还有患者家庭情况、患者对病情了解情况、疼痛原因、疼痛程度和性质、患者家庭树等等的特征性问题,医生向我们介绍说这些问题可以便于我们更加了解病人从身体到周围环境的情况,便于我们对于病人的治疗。在宁养院不仅是要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要去根据病人所处环境,去提高病人和家属的生活质量。高主任是这样总结的,他说:在美国东部的撒拉纳克湖畔,矗立着一块篆刻着著名医生特鲁多的名言:“有时去治愈;经常去帮助;总是去陪伴。”我们宁养院的工作人员对这一名言感悟颇深,因为我们为癌症患者能做得就是:经常去帮助,总是去陪伴。
宁养院社工姚荣姐曾经给我讲述还有一位母亲也被确认患了癌症,他的儿子才刚六、七岁,家中所有积蓄基本都被花完,孩子还这么小,本该是和小伙伴嬉戏玩闹,在父母长辈关爱下,无忧无虑成长的年纪,却要经历这么沉重的打击和折磨,母亲实在没有办法了,想到要提前托孤,曾经有人问那个小男孩“吃过肉吗?”,“没有”,“为什么不吃?”,“没有钱”“那你想吃吗?”“想吃”。这一段问题之后,心头一阵泛酸,生活不可能这么残酷,可现实告诉我们:生活就是这样。有的时候好像就是这样感觉:人呐,活着真的挺不容易,生老病死的折磨,家长里短,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琐碎,就像是一个沉重而硕大的包袱,压的人喘不过气来。可是生活就是如此,你放不下也不能放下。我感觉命是一个挺让人无可奈何的东西,它说伟大是很伟大,说渺小也很渺小,但即使再伟大的人也无法抓住生命这一股狂流,可以长生不老,可以永存不朽。可是日子呀,总是催着你要继续过下去,把一些伤痛埋在心底,再继续负重前行,慢慢走,慢慢长大变老,慢慢想,慢慢悟透,直至终结。
第三天我们分组跟随高主任出诊去病人家中,对病人进行探访,我们去的第一家是一位骨癌患者家中,敲门之后,令我惊讶的是病人的精神状态非常好,她跟我们聊到,她可以一天出去三次活动,而且经过检查,她的身体状况要比最初好很多,心态也非常好,那个大娘眼里是满满的感激,见到高主任后脸上的笑容是不由自主的,一直送我们送出门。之后我们去的第二家,病人对高主任说有腹泻和四肢指尖麻木的状况,高主任说我们的药不应该会有这种情况啊,再三追问下,病人终于想起来另一种药物是宁养院以外的药物,这一点我真的非常吃惊,大夫可以从这一点小小的症状推出病人的服药情况,见微知著就是医生所必备的素质吧!最后我们去了一位人民教师的家里,这位老师所患肺癌,而且他的老伴瘫痪无法自理,所以这位老师必须一方面照顾老伴,另一方面还要照顾自己的身体,这位老师最初想过轻生,但是在和高主任以及各位关心他的人聊过之后,总结出来一句“名言”---“生的伟大,死的简单”,惊讶于这位老师对于死亡的认识与坦然,临行老师冲高主任说“高主任啊,等回头抽空咱俩好好聊一下午”,我当时非常感动,在如今现医疗环境非常紧张的时候,居然有这种纯粹信赖的医患关系,这不由得引起我们反思,感动于这种信任感。
这就是生命!没有什么力量能扼杀生命。生命是这样顽强,它对抗的是整整一个严寒的冬天。冬天退却了,生命之花却蓬勃地怒放。你,为了这瞬间的辉煌,忍耐了多少暗淡无光的日月?你会死亡,但你也会证明生命有多么强大。死亡的只是躯壳,生命将涅槃,生生不息,并会以另一种形式永存。只要春天不死,就会有迎春的花朵年年岁岁开放。人生在世,伤痛总是无法避免。当我们感到痛苦,感到孤单,感到恐惧时,内心总是希望可以有一个能理解自己的人陪伴在身边,让自己能够暂时依靠,重获内心的温暖,继续体会生命的满足与幸福。然而在这个充斥着标准答案的社会里,已经很少有人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去体会别人内心的真实感受,更多的人只是急于催促别人赶快走出伤痛,却从不明白陪伴的真谛。
台湾心理咨询师苏绚慧在《当伤痛来临——陪伴的修炼》这本书中用细腻而深情的文字记录了自己对“陪伴”这个角色的反思与观点。文中反复提及的一个词就是“同理心”。所谓的同理心,便是真正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客观的感受与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这不是单纯的理性分析,而是一种情感上的感受与体会。书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真正美丽的同理心,是两颗心的靠近,是两个人情感的交流传递,是两个生命的相互呼应。或许在死神面前,所有一起都似乎无能为力。但我们心中至少要有一份善念,让落日的余晖洒满人间,让感恩的阳光留在心间。“临终关怀”——我们在行动。
作者王钦 (居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