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体面离开”—聊城宁养院社会实践感悟
(青岛大学医学生 刘文雨)
发布时间:
2018-8-10
小的时候常常混迹在医院里,见过了身上插满管子的病人,从一个ICU转运到另一个ICU;见过年迈心衰的病人,被一次又一次的使用心脏起搏器;也见过医生往病人体内一次次的推入强心剂、血管扩张剂......之前的我,对于这些场面,会认为是正常的,应当的。但是,当五天的在宁养院的社会实践结束之后,我对人生命的最后阶段究竟该怎么走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正如歌手许巍在《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里唱的:“你赤手空拳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要握紧双手离开。但是,在生活中,能够完全放下,体面的,不畏惧的,平和的离开这个世界的人少之又少。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临终的病人体面离开这个世界? 或者我们面对死亡要有怎样的态度? 很幸运,我在聊城市人民医院宁养院找到了答案。
在于宁养院老师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有关宁养工作的学科叫做纾缓医学。简单地说,纾缓医学是对那些患了绝症,对治疗已无反应的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疗和照护。纾缓医学的目标是尽力帮助终末期病人和家属获得最好的生存质量。以镇痛、控制其他症状,减轻精神心理创伤,帮助病人解决生存期间的某些社会问题实现这一目标。宁养院的工作,不是对临终的病人进行积极的疾病治疗,而是对于现代医学无法解决的疾病,以减少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使病人可以体面的离开。
在实践期间,我们有幸可以跟着宁养院的老师们出诊。在出诊的过程中,我发现接受宁养治疗的病人大多数住在农村,家庭条件都不算富裕。本来面对着高昂的医药费,就可能会做出放弃治疗的决定。但癌症带来的疼痛也是不容小觑的,假如没有宁养院这样的机构,面对疼痛,他们可能就没有有效的止痛治疗,进而就有可能会做出轻生之类的举动来草率的结束自己的生命。在出诊时,见到一个患病两年的老奶奶,她的家只有她和她老伴两个人,整个家真的可以说是断壁残垣,连个像样的围墙都没有,只有一件小屋,家徒四壁。见到我们来到,老奶奶激动的哭了出来,其中有对自己病情的难过,有对老伴的亏欠,但更多的,还是对宁养院的感激。当医生说,“这些药全不要钱,需要什么尽管说出来”时,老奶奶已经是泣不成声,哭着说到,她会记住我们一辈子,这句话我至今还清楚的记得。宁养院对于这些病人,就像是生命的港湾,有些话,病人不对家人说,却对宁养院的医生、社工、护理甚至义工交心聊天。宁养院,不仅缓解了病人的疼痛,还抚慰了病人心灵的伤痕。记得宁养院高主任和我们聊天时提到的一个面部肿瘤的病人,相貌都变了,而且散发着恶臭。她的家人嫌她,把她关在房间里,家里的孩子都不能见,连家人们也不愿意去照料她。但是宁养院的医护人员却坚持去房间看她,并开导了她的家人,终于家人也解开了心里的疙瘩,接受了现实。其实,对于临终的病人来说,持续凝重悲伤的坏心情非常不利于病情的稳定,而相对平和的心情则有利于病情的维持。我见到有个家庭,家里的孙子就睡在患病的爷爷身边,爷爷能看着孙子,心里应该也很欣慰吧。
正如我这篇感悟的题目,宁养院的工作,就是让病人能够有尊严的离开。不再一次次的接受抢救,而是在家中,在家人们的陪伴下,有机会去做些自己想做的事,能够在家人的陪伴下自然的离开这个世界,而不是在冰冷的ICU,在各种插管的围绕中离开。感谢在宁养院的实践,让我感受到了死亡的温度。
宁养治疗在中国至今为止还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词,全国的宁养院也不过三十余家。通过询问亲朋好友,我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什么是宁养治疗。这就需要媒体多对次进行宣传。当然,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如果长辈有病不坚持治好像就是不孝顺,而且我们也很难做到不进行抢救(于我而言,我很难做到答应一次都不进行抢救)。所以,要想真正的推广宁养治疗,除了大力的宣传,还是需要长时间的人们观念的慢慢转变。
作者 (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