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宁养院介绍 医院简介 宁养新闻服务札记 社会反馈联系方式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宁养院 >> 感想·随笔
宁养实习探访见闻 (上海宁养院-社工实习生 陆婷、岑亚菲、鲍天乐)
发布时间:2024-7-24

  我们是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社会工作系社会工作专业大二的学生,按照学校的计划安排,今年暑假,我们来到了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社工部进行暑期实习。同时,医院还有和李嘉诚基金会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办公室合作的医疗慈善机构宁养院,在宁养院,我们首次了解到社会工作在医疗慈善项目中对于特定的困境人群开展的助人工作,也跟随具医疗背景的社工孙瑛老师深入到上海崇明区的乡间地头,去探访那些接受宁养服务的肿瘤晚期患者,观察他们的病情现状,发现家庭支持存在的不足之处,以给予家庭照料者专业的照护意见和一定程度的情绪纾解,增强赋能以及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这些都给了我们宝贵的经验。

 

  其中,有两家病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位病人是一位中年阿姨,罹患肾癌,得病前是一位乡村医生,有一定的用药经验和顾虑,这反而使她的医从性较差,有服药不按医嘱的情况发生。进到患者家中,孙老师亲切向患者打招呼,并询问其生活起居的近况,当得知患者最近排便困难时,孙老师悉心重申了乳果糖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并介绍开塞露的使用技巧。看着病人与孙老师熟稔地交流谈天,与我以往经验中医生查房机械式的询问大相径庭,不难感受到宁养院的老师们都怀揣着的对于病人的热忱之心和体贴入微的关注。车程中,孙老师向我们介绍,患者的丈夫长期在外打工,平日里一般由女儿照料,女儿在照护过程中与患者曾发生过龃龉,患者认为女儿的陪伴不够。孙老师分析,患者曾经作为乡村医生,在农村中地位较高,应有较强的职业自豪感和自我满足,骤然失能势必会带来心理的落差,此时作为照护者就更应考虑到患者的精神需求,多与其交流,实现“有效陪伴”,故而孙老师还会在这一点上与其女儿沟通与解释。此时我明白了,作为宁养院的医务社工,不仅仅是要将焦点汇聚在病人身上,更要拥有一双慧眼,去关注病人所处的家庭环境乃至更大的场域,去发掘和增进病人可获得的支持。

 

  第二位患者奶奶,平日一般由其丈夫照料,我们在车中远远地看到家属爷爷站在门口等候的身影。他热情地迎我们进门,患者奶奶一见到孙老师,就向她诉说自己皮肤奇痒难耐,孙老师叮嘱她在抓痒时要注意不能将皮肤抓破,并告诉爷爷转告子女帮奶奶剪短磨平指甲,平时擦浴后可以涂擦润肤露等。在沟通中孙老师还多番表扬了爷爷,称赞他照护用心难得,还把室内的环境打理得干净温馨,引得奶奶连连点头也感谢老爱人对自己的照顾。在探访结束后,爷爷送我们大家到院子外,面对门前荒芜没有种菜的两块自留田,孙老师与爷爷攀谈起来。孙老师以为是爷爷无暇顾及,所以就宽慰爷爷说,种的菜够吃就好不要太累着自己,可是爷爷却平静的说:“这两块地是特意没有种的,想着将来她过世后,在家中要按照风俗搭棚砌炉灶办理白事,还有亲戚们要停车,就是种了菜还是要铲掉的。”

 

  我们听后很震撼,死亡从来没有离我们这么近过,奶奶一家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呀,还有宁养院的医生、护士、社工团队!隔着车窗,爷爷向我们频频挥手致意,想起患者奶奶躺在病床上消瘦枯黄的模样、和她谈及病情时闪烁的泪眼,我在内心感叹不已。孙老师就患者家中的情形一一向我们做解释:奶奶皮肤痒且暗黄,就表征来看类似于黄疸的症状,但对于肿瘤终末期的患者来说,纠结是否为黄疸意义已不大,故而孙老师并没有让患者去做检查,只是叮嘱家属注意患者的指甲,以防抓破皮肤导致感染,从能够切实提升患者终末期生活质量的角度出发,细致入微地关注各方面。而从爷爷预先留出空地以备奶奶来日后事的行为来看,他对奶奶将来的去世的事实已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和接受。听后大家深感受益匪浅,社工不仅需要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由于终末期的患者重度丧失自我行动能力,十分依赖其照护者,故而照护者的身体技能及心理状态也应得到我们的关注。

 

  专业的探访经历,让我们收获丰硕。首先最重要的,便是有关社工的理论知识在实习过程中一一呈现,例如社会支持理论体现在给予每位病人及周围人的支持鼓励、受到的免费上门服务、止疼药、护理用品;话疗体现在我们到患者家里或者家属来到医院的每一次聊天。而在聊天话疗中,课程上教授的沟通技巧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虽然只有短短的暑期实习时间,但是打开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了解到了中国安宁疗护的发展和现状,也实地看到了在崇明患有晚期肿瘤的患者已经享受到了宁养院带给患者和家庭的精准服务,在此,我们作为社会的普通公民,感谢这个带给特殊困境人群帮助的项目。

 

社工孙瑛老师和实习生去探访患者的路上

 

社工孙瑛老师与实习生居家探访

 

文:上海海洋大学社会工作系大二学生 陆婷、岑亚菲、鲍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