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温暖陪伴生命,用微笑抚慰心灵
(湛江宁养院义工 肖柳明)
发布时间:
2016-12-14
介绍我们的宁养及提出困惑
踏入北京帝都酒店,参加交流会,结实新朋友。为期不长的两天,于我,却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感受颇多。认识如此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学习北京协和医院宁晓红等老师对纾缓医疗的服务与理解,有幸听到台湾老师对台湾安宁志愿的介绍,感受两岸安宁理念的异同。谢谢北京协和医院安宁志愿服务团队以及所有的老师们,谢谢李嘉诚基金会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办公室给予此次机会让我有幸参加。在这里,我收获了一份大爱,因为我知道了还有许许多多美丽的人儿用正与我们用小小的力量做一件伟大的事,安宁疗护路上不孤单。
宁晓红老师说,缓和医疗是肿瘤内科大夫必须了解的一个重要内容,老年内科、心内科、肾内科,甚至所有的医生、护士和老百姓,都需要了解缓和医疗是什么。那就是生命的有限性,医疗是干什么的,医疗不是永远治愈,也治愈不了。但缓和医疗可以给你更好的生活质量。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三年的宁养服务,或许自己并没有太深刻的去了解,或者科普过什么是缓和医疗,并没有见过临终病人满身插着医疗器械痛苦的表情,也并没有见过癌症病人经化疗放疗依然疼痛到撞墙的痛楚,但是在服务中,一个小少年鼻咽癌骨转移晚期,每晚听着佛歌,微信头像用的是观音佛像。那是我深刻明白,于晚期癌症患者而言,生命最后的孤独感、无助感、死亡畏惧感是多么可怕,我想,在生命的最后旅程能带着尊严平静安详的离开是多么重要。而能帮助他们完成这么一件这么重要的事情又是多么的有意义。
前两年,宁养服务宣传工作中,谈癌色变,派发宣传单被拒,遭白眼,探访患者害怕邻居知道而拒绝服务……不被别民众理解惨遭拒绝的时候,看不到临终关怀发展前途的时候,感觉自己努力付诸东流的时候,也曾想过放弃,我们社工老师会时常跟我们说,或许还是有很多的人拒绝我们,但是如果有一次的宣传被某一位晚期癌症患者家属知道了,他申请了宁养服务,癌症病人减轻了疼痛,患者跟家属因为我们得到了生命的释放,那这样我们做的一切也是值得了。而我们,一直在坚持着。在这次会议中,宁晓红老师说出临终关怀知晓率以及接受临终关怀服务的数据,我想,在不远的将来,8年、10年、20年,临终关怀将会被每一个人所接受,它是一份崇高神圣的事业,是全民的事业,因为每个人在他(她)必然经历的人生最后一段旅程中,都应得到必要的关怀,以提高其生命质量,使他们能够舒适、无痛苦、安详、有尊严,为人生画上圆满的句号。
也许,死亡永远是一个人永远无法提前经历的事,我们不会时常面对别人的死亡,更不会时常有机会听到一个临终前的人告诉你他最后悔的事是什么。我们会觉得,而即便听到,我们又会觉得自己来日方长,我们似乎永远无法感同身受。而也因为这些思想,作为义工,我们无法感受的到一位晚期癌症患者的痛苦,无法体会他们临终前的无奈、我时常反思,怎样才能真正为患者服务到家,除了陪伴,心理上我们能给予他们多少。作为一位大学生的宁养义工,患者的眼中我们只是十几岁的小孩,很多他们的心里话便会觉得我们懵懂而选择不跟我们说这个家庭提供什么。在这次会议中,台湾江佳珍老师有句话特别深刻,她说,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准备死亡这件事。比如说提前列好遗嘱,把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来活。会议结束,这句话一直萦绕在耳边,自己,纵或然其他义工,是否真的准备好自己再去服务呢。患者跟你哭诉说不想死,你又会怎样作答呢。家属说照顾太累了不想做了你又该如何向老师反应进行心里辅导呢。因为地区原因,我们会时常说患者不接受义工上门探访,但是又试想,是否又会是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被他们所相信,能去同理他们的感受,带给他们有需要的帮助。但宁养在路上,我仍相信,我们宁养义工也在成长。
这是一场关于生命陪伴的旅行。每一次到站,都很安静;每一次告别,都是依依不舍。谢谢老师们,谢谢这些致力于临终关怀可爱的志愿者们。我愿意用我的光和热去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以身作则向身边人传递正能量,给身边的晚期癌症患者送去精神的支持,驱赶走孤独的影子,让他们在温暖中走完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我相信,未来我们志愿者的团队也会越来越壮大,走遍全国各地,让所有的临终病人都得到关爱与呵护……
和各高校同学们一起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