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内外—对临终陪伴的思考 (深圳宁养院 韩丽)
发布时间:2018-2-1
印象最深的一次生病,缘于嘴馋。那时,我还是一个十岁的孩子,邻居王姐从南方带回我最喜爱的荔枝,因为贪嘴,一口气吃了太多,喉咙痛和发烧折磨了我一个通宵。第二天一早,母亲把我送到医院,接下来就是连续三天的输液,这对从未打过点滴的我来说,算是得了一场大病。内心充满恐惧很想母亲一直陪在身旁,因为这样才会让我有安全感,也正因为有了母亲病床前的陪伴,才使我原本紧张的心变得平静下来。长大以后,对母亲的依恋慢慢淡薄,但那一次母亲温暖的怀抱时常让我怀念。
虽然是南方的冬天,但依旧感觉北风萧萧,绵绵的细雨,给原本清冷的冬天,更增添了些许的寒意。树上的叶子也被无情的风和雨吹落,就好像冥冥之中有些本不该离去的生命,经过风雨之后,飘落到地上归于尘土。
电话响起,宁养院患儿的妈妈,从电话那头传来断断续续的哭声,生命垂危的患儿在抢救,我立即赶往医院。宽敞的病房里躺着一个小女孩,氧气、吊瓶、生命监控仪器包围着瘦弱的她,医生护士们有条不紊的围在床边忙碌着,孩子的妈妈早已哭成泪人,紧拉着她的小手不肯放开,悲伤的哭声响彻整个楼层,而这时医生强烈要求家属们离开病房,他们需要对病人进行抢救。而我知道,此时的抢救,只能徒增孩子和家属更多的痛苦,纵使医生有高超的医术,此时也无法将她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请家属们出去,不要影响到正常的抢救。”医生用近乎斥责的口气下命令,病房里家属们的哭喊声响成一片,我理解医生救死扶伤的职责所在,也明白家属,面对最亲的孩子,即将离去的悲痛。宁养服务快十年,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知道此时家属最需要的是什么。面对混乱的场面,我急步走到抢救医生的面前,轻声对他说:“我知道您看到孩子现在的情况,心里也很着急,我们大家也很清楚目前的抢救对孩子来讲没有意义,而这个时候最痛苦的是孩子的妈妈,现在如果能让她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她的无助和痛苦也许会减少一些,孩子现在虽然不能讲话,但是她心中也在期盼着妈妈能陪伴着她,您看是否就让她们母女在一起渡过最后的时刻?”
医生听了我的话后,稍做犹豫,撤销了孩子胸前的电击板,但继续维持着输液和心电图的监测,示意孩子的妈妈回到床前陪伴,我感激地向医生点点头。这时孩子的妈妈来到病床前,没有了刚才的撕心痛哭,就好像怕吵到孩子一样,轻拉着女儿的手,眼里满是泪水,抚摸着孩子的头发对她说:“乖囡囡,不怕!妈妈会在这里一直陪着你,你慢慢地走。原谅妈妈,没有来得及跟你说,准备把你的身体捐献出去,妈妈要让你去救跟你一样的孩子,去救更多的人,我知道你不会怪我。乖囡囡,你放心地走吧,没有妈妈陪你的日子,你要照顾好自己,妈妈永远爱你!”这时,病房里非常安静,只有无声的眼泪陪伴着即将离去的孩子。
生离死别,一生中最无助最煎熬的时刻,此时有了爱的陪伴,刚才还在吵杂的病房,现在变得安宁平静。
85…76…65…生命指数在一点一点下降,最终谁也没有挡住她去天堂的路,虽然孩子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但她的大爱却可以挽救无数得了这种病的人,而孩子的角膜也将使两位受益者重见光明,她明亮的眼睛也再次看到了她的妈妈。
光明在传递,大爱在人间。
经过最后的陪伴和道别,孩子妈妈的情绪平稳许多。有了爱她的人的陪伴,我想孩子在去天堂的路上也不会害怕。
孩子走了,但却给我留下了许多思考。临终病人的生存期无法预估,而对于临终病人的家属,我们也会经常叮嘱,多陪伴少留遗憾,毕竟病人在世间的时间不是很多。但一旦到了最后抢救的关键时刻,医生为了抢救不受到干扰,通常都会让家属在病房外等候,这时,家属们在病房外除了焦虑和痛苦的等待,无法对病人做任何事情,做为医院是否可以更加的人性化一些,对于医学诊断已无法治愈而又处于临终期,同时希望在医院离世的病人,在征得家属的同意后,这个时候是否可以停止不必要的抢救,而让家属陪伴左右,进行最后的道爱、道谢、道歉、道别,让每一个生命在最后的阶段都能够获得身体、心理及灵性的平安,走得安详一些,也许通过最后亲情的陪伴,能够减缓每一位临终病人及家属离去的痛苦,真正的做到生死两相安。
文/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