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医者三十年,我把青春献给你。我院从医30周年庆典活动,《医者》院刊专访宁养院王明义主任。
题记:泪水与笑脸都不是永远,平淡的故事要用一生讲完,光阴的眼中你我只是一段插曲,当明天成为昨天,昨天成为记忆的片段,内心的平安那才是永远。
从内科的缜密细致,到急诊科的紧张辛劳,再到宁养院的宁静平和,宁养院副院长王明义30多年的从医生涯泾渭分明。这份截然不同的经历让他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冬日的一个早晨,在临时搭建的板房中,王明义给讲述了自己曲折的人生经历。
懵懂踏上医学路
1978年,王明义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被原兰州医学院临床医疗专业录取。于是,满怀自豪和喜悦,王明义开始了大学生活,也迈出了他医学生涯的第一步。
大学期间,王明义这届学生算是赶上了黄金时期。1978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两年间,积累了10年的人才同时走进大学校园,77、78届大学生也因此成为有史以来最特殊的,同班同学年龄相差悬殊,最大的年过30岁,最小的只有十四五岁。
老师也特别优秀、敬业,一批北京下放的全国著名专家、教授当时都在原兰州医学院任教。老师教得认真,学生学得努力。学校的学习氛围特别浓厚,大家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荒废了10年的时光恨不能一夜之间补回来。
就这样,王明义在争分夺秒的学习中度过了5年的大学时光。1983年,王明义凭借优异的成绩,以医生的身份留校,分到当时的兰州医学院教学医院,现在的兰大一院工作。
王明义工作的第一个科室是肿瘤外科,在这里工作没多久,命运又跟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外科医生手术前的消毒非常严格,双手要在酒精中浸泡5分钟。而王明义对酒精严重过敏,泡不了一分钟,就会有严重过敏反应。一个外科医生不能做手术,还怎么开展工作?院领导得知王明义的苦衷后,将他调整到内科系统。
在随后的5年时间里,王明义在呼吸、消化、心血管、血液科等内科系统科室基本轮转了一遍,积累了丰富、扎实的临床和理论基础,基本掌握内科常见病诊断及治疗。
1988年,医院成立了急诊科。扎实的理论功底、全面的临床知识让王明义成为不二人选,于是,医院又将他调到急诊科工作。“在急诊科工作的那十几年,每天都跟打仗一样,尤其是晚上值夜班,来的基本都是危急重症病人,处理不及时或不到位,都会危及生命。”王明义说。
在急诊科工作期间,王明义参与并组织了多起集体食物中毒的抢救工作,成功将多位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也积累了丰富的急危重症抢救经验,并撰写了数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这期间,王明义也由住院医师晋升为急诊内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
翻开宁养新篇章
2001年1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办公室的关怀指导下,宁养院正式落户兰大一院。李嘉诚基金会出资,医院出人、出地方,共同免费为晚期贫困癌症病人提供镇痛治疗、心理舒缓、护理指导等服务,这也是西北首家宁养院。
时任急诊科主任的王明义领命担任宁养院副院长,负责宁养院的具体管理工作。从此,他的医学生涯开启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篇章。
“以前从没接触过,在学校也没学过,说实话,心里真没底儿。” 宁养院成立之初,身为专职副院长,王明义坦言。
当时,宁养院在中国也是刚刚起步,兰大一院宁养院又是西北首家,没有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王明义之前积累的医学理论和临床技能,在这里似乎都没有了用武之地,一切都得从头学起。
当时的院领导前瞻性地看到了宁养服务的社会意义,也深深地被李嘉诚先生的悲悯情怀打动了。于是,医院在业务用房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在门诊部专门腾出几间房,并划定编制,由王明义做主招兵买马。说来简单的几笔帐,当时,医院为此一年就要支出几十万元。
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宁养院不能给医院挣来一分钱,服务的群体又是完全没有生命希望的人群。所有的医生、护士都知道,疼痛是绝大多数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表现,但却很少有人去关心这个问题。因为,即便能减轻疼痛,也挽救不了生命。医院的职责是救死扶伤,既然已经救不了了,为什么还要投入那么多人力、物力、财力去做这项看似无谓的工作?
起初,王明义内心也持有这样的困惑和疑问。在临床工作了18年,其中,内科5年,急诊科13年。这期间,王明义见过形形色色的病人,每天想的、做的就是治病救人,对于病人的疼痛无暇顾及。
“说实话,我以前也没想过这问题,认为得了这个病,疼是难免的。”组建起宁养院之后,王明义四处翻阅资料,认真学习领会宁养护理的真谛。
成为宁养院的当家人之后,王明义面对的群体也变得单一起来,每天服务的对象都是晚期癌症患者,他们的生命长度医学上判定通常只有3至6个月。这个时候,医护人员能做的已经不是治疗,而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特别是解除患者对疼痛及死亡的恐惧和不安,使患者能在有限的日子里,在人生的最后岁月中,在充满人性温情的氛围中,安祥、宁静、无痛苦、舒适且有尊严地离开人世。
“人生几何,能够为一个身心被病魔折磨的人送一付止痛药、一丝温暖、一份关心,他们肉体的苦马上立竿见影地止痛,心灵同时得到滋润,这是何等尊重的工作。”在服务的过程中,王明义对李嘉诚先生的这几句话有了切身的体会和感悟,对宁养院的工作也有了明晰的定位:人有生就会有死,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必须去面对、去正视的问题。既有“优生”,理当“优死”。作为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宁养院,就是要给予生命最后的安慰,让患者在生命最后的历程中提高生命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减轻临终时的痛苦。
于是,让患者不受疼痛困扰成为宁养院的首要工作。从此,王明义开始了对疼痛的重新认识。在跟病人一次次的亲密接触中,王明义渐渐明白,疼痛对他们的影响有多大,能睡个好觉对大多数晚期癌症患者来说都是奢望。那种疼痛痛彻心扉,而且越到后来越剧烈,持续的时间越长,让他们难得片刻安宁。
当时,在国内,几乎所有的临床医护人员都未接受过临终关怀、宁养疗护等相关培训,面对晚期癌症患者,他们不懂得如何处理,对于如何止住他们的疼痛也没有做过深入研究,杜冷丁、吗啡等镇痛药物使用有很多限制,必须通过医生处方才能得到,且有剂量限制。这让许多晚期癌症患者得不到充分的止痛,不得不忍受着疼痛的煎熬。
在李嘉诚基金会的支持和指导下,王明义带领几名医务人员,认真学习研究阶梯止痛方法,根据病人描述,进行疼痛评估,然后科学给药,在最大限度内减轻病人的疼痛,使他们能安然入睡。
经过13年的实践摸索,王明义带领他的团队已经熟练掌握了对癌症晚期病人的疼痛评估,从而因人而宜,制定规范合理的个体化镇痛方案。
13年来,兰大一院宁养院已服务晚期癌症患者5570多人,通过规范化止痛治疗,使94%以上的患者疼痛得到较为满意的控制,98%以上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行程近40万公里,出诊5万余人次,门诊接诊10万余人次,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的3岁,服务时间最长的1326天,最短的只有2天。
宁养院的服务范围也从兰州市的三县五区,慢慢向周边延伸。近年来,随着交通状况的改善,宁养院的服务延伸到了兰州市周边的一些地方,比如白银、定西和天水等市。
心中有爱就有力量
宁养医疗是一种慈善性的事业,以抚慰渐逝的生命、救助贫困晚期癌症病人为目的,它不存在着金钱和物质的回报,既看不到病人生的希望,更谈不上创建事业的辉煌,但宁养医疗服务是一项充满人间爱心的圣洁和崇高的事业。
王明义认为这段话恰如其分地阐明了宁养事业的性质。因此,建院之初,他对每一位前来报名的医护人员都实话实说:“在这里工作会失去很多,这是一个没有收入的地方,挣的钱肯定比临床科室少,而且也不会有什么学业建树,职称晋升都会受影响,来这里就要做好无私奉献的思想准备,这可不是唱高调。”
王明义自身就是个例子,1983年进院,工作至今已经31年了,他的同班同学很多都已经是主任、教授了,他的职称还停留在副高水平。
这些话吓跑了一些人,也引来真心希望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们。骨科护士长周红、门诊护士贡布曼、专职司机张元庆来了,来了就不走了。后来,主管护师张晓霞、潘佩珍也加入进来。在最初的几年里,这个只有6人的团队,在懵懂中开始了特殊的医疗服务。
去年,宁养院又迎来了两个年轻人,如今,宁养院的大家庭已经有了10名成员,共同的信念,相同的爱心造就了一个团结、和谐的团队。
“来到宁养院之后,才知道兰州有多大,很多地方从来都没去过,去城关区黄裕乡要翻两座山,在那里手机信号都没有。”王明义感慨地说,不是亲眼看到,真得想象不出,在我们身边还有这么困难的群体。贫困晚期癌症患者往往都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救助,更需要精神上的关爱。
从那时起,13年的时间里,宁养院的医护人员每天几乎都要面对一个生命的逝去,从最初的悲伤、震撼到渐渐的平和、安宁,他们的心灵也归于淡泊宁静,明白了宁养的含义,也爱上了这份工作,并从心底里认可了这项崇高的事业。
带着这样的感情和信念,从病人建档进入宁养院的第一天起至病人死亡,宁养院的医护人员都会不间断地对病人进行身体、心理、社会、灵性的服务,陪伴他们走过人生的最后一段里程。同时,进行全人、全家、全程、全队照护,指导家属积极配合医生,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需要各方面给予患者帮助和关怀,减轻由于死亡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使患者平静安祥地接受死亡,使家庭成员顺利度过哀伤期,正常地生活,达到“逝者死而无撼,生者问心无愧”的“生死两相安”的目标。
13年来,王明义带领他的团队,一次次走进患者家中,一次次拉起患者的手,即便什么都不做,只是倾听,只是抚慰,患者及其家人就已感动得泪流满面。这让他们欣慰的同时,多了很多以往在临床一线时很难体会的感受:患者不仅需要医生的治疗护理,更需要家人以及全社会的关怀;一定要尊重患者,他们是最需要帮助和关爱的弱势群体,他们也有人格和尊严。
宁养院对晚期癌症患者上门提供居家宁养关怀服务,除用药物帮助癌症患者克服疼痛外,还提供心理辅导和护理指导。不同于以前对于癌症病人只进行理疗、化疗等生物治疗,宁养院实行的模式是“生物治疗+心理治疗+社会治疗”,因此,除了具有专业姑息关怀治疗技术的医生外,宁养院还需要大量有奉献精神的社会志愿者,他们要做的工作包括简单护理、陪护,读报、简单按摩、擦脸、洗脚乃至表演文艺节目、募集资金等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义工”。
在兰州,也有这样一个群体。随着兰大一院宁养院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慕名而来的病人越来越多,6个人的团队难以满足这么多患者及家属的需求。于是,宁养院的工作人员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吸纳来自社会各界的义工。几年时间里,已有100多人加入进来,其中签订了服务协议的在册义工有40多人。他们当中以医学院的大学生居多,此外,还有教师、僧人以及曾经的患者家属等等。
由于出色践行“以人为本,全人服务”理念,王明义和他的团队得到了李嘉诚基金会的充分肯定。2008年6月,兰大一院宁养院在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全人服务学术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全人服务活动评比获得第三名。
在宁养院工作的13年,王明义失去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在他看来,宁养疗护的发展是医学发展的必然, 人的出生与死亡的数量是相同的, 死亡之前的护理是现代医学模式的具体体现,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得到宁养护理。宁养疗护的发展将不仅限于对晚期癌症病人的护理, 艾滋病、神经元疾病、晚期肾病等也将成为照顾的对象。
作为西北首家宁养院的负责人,王明义期盼能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探索符合我国国情与体制的宁养服务体系, 让人们都能做到生死两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