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宁养院介绍 医院简介 宁养新闻服务札记 社会反馈联系方式

社会反馈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宁养院 >> 媒体报道

【新疆数字报】关注生命的使命,还将继续前行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宁养服务侧记


发布时间:2014-1-28

  周末,和往常一样,杨怡早早的就出门了,每周她都要去看望宁养服务对象,这是她十年来风雨无阻的坚持。“陪生命尽头的他们聊聊天,说说心里话。那一刻我心是安静的,是满足的,自己的生命似乎在与另一个生命的交流中被赋予了别样的意义。是平平常常的付出,也是满满当当的收获。”这句平实的话语,却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护理人员在宁养服务的路上“行走”十年的信念所在。

 

  杨怡,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配送陪检中心护士长,十年来,她护理过近百位末期癌症患者,也送走过其中的数十人。“宁养”虽不能挽救垂危患者的生命,但它超越了传统医疗服务的范围,帮助癌症晚期患者减轻精神和肌体疼痛。在癌症患者生命的最后阶段,宁养服务是陪伴他们走完人生旅程的最后礼物,宁养志愿者通过走近癌症患者,了解他们的痛苦,陪伴患者和家属走过人生中一段无法独行的旅程。

 

  在过去的十二年中,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通过开展宁养义工服务,帮助了近六千名癌症晚期患者,减轻他们的痛苦,缓解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让患者积极、平静、的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和杨怡一样的宁养义工们更是用自己的爱心,帮助那些患者和他们的家庭,完成了“去者善终,留着善别,能者善生”的梦想,回顾人生,疾病留给他们更多的是生命的馈赠;面对死亡,他们勇敢张开双手拥抱新的每一天。

 

  用爱 陪伴你生命的最后旅程

  1997年,从护理学院毕业的杨怡顺利的进入新医大肿瘤医院成为了临床科室的一名护士。

 

  2002年,“宁养服务”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还比较陌生,它是一种组织化的医护方案,注重团队精神照顾,为临终病人和家属提供缓解性及支持性的照顾。新疆是全国较早开展癌症患者临终“宁养服务”的地区之一,2001年李嘉诚基金会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设立了第一家为临终患者提供免费家居服务的宁养院,作为全疆唯一一家临终关怀慈善医疗机构,新疆肿瘤医院宁养院专门为贫困晚期癌症患者提供免费的家居服务和情感安抚。

 

  为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宁养院首先在全院范围内募集义工,杨怡作为当时的一名年轻团干部,意气风发地在报名表上填上了自己的名字。杨怡的第一个服务对象杨阿姨因患左乳腺癌,子女都在打工没钱给她治病,就从医院回家了。她仍清晰地记得她的第一次“家访”——九家湾一个巷道里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土坯平房,只有一个黑黑的小窗挤进了一丝阳光,一张旧桌,几把破椅子,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因长期患病家庭困难,放弃了治疗,老人的患处已经开始溃烂,流出散发着恶臭的脓水。宁养院工作人员赶紧给老人换药,送她一些免费的止痛药物。“当时杨阿姨一直在说自己什么都挺好的,都这个时候了还有人关心,自己就更满足了。”杨怡看到她换药时很疼,却一声也没叫喊出来,反而面带微笑,一个劲儿的说着感谢。

 

  贫苦的生活,剧烈的疼痛,没有磨灭杨阿姨对生命的渴望,她感恩于每一个给予她爱的人,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杨阿姨从容面对,她的乐观深深感染了杨怡。也就是从那时起,杨怡决定加入宁养志愿者团队,和最初的十几名志愿者一起,成为了新疆最早为贫困癌症晚期患者进行居家服务的志愿者。这以后,杨怡就时常去杨阿姨家服务,帮助老人打扫房子,给老人冲杯自己带去的蜂蜜润润肠,她记得杨阿姨家住在九家湾那边,路很难走,当时也并没有通公交车,她每次都步行走去看望杨阿姨,而且每个周末都要去一次。

 

  当年4月,因“非典”爆发,杨怡被调入了医院的发热门诊,有严格的规定不能外出,她无法去看杨阿姨。她就经常给打电话给她询问近况,杨阿姨总说,“我没事,不怎么疼了。孩子,你忙你的,不用担心我。”

 

  在发热门诊接诊病人,杨怡每天要穿着5层隔离服和带面具,五六月的天气里,豆大的汗珠顺着脊背往下流。终于在六月的一天,她倒下了,已怀有身孕两个月却不知道的杨怡大出血,被推进了手术室。劳累,加上每天都要接受高浓度的消毒液,孩子最终因为发育不良没能保住。

 

  杨怡回家休养了一个月后,记挂着赶紧打电话给杨阿姨,但电话却再也没有人接听了……“我又去了一趟,听邻居说她已经走了……”杨怡有些黯然。当时报名参加宁养义工的很多人都因为种种原因退出了,但杨怡却在心里暗暗鼓励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

 

  是爱的守护者,也是爱的传递者

  杨怡十几岁的时候经常在一些港台电视剧里看到,常有年轻人选择做义工,抽空去陪伴孤寡老人,帮助无助人士的行为。她年幼的心里埋下了这颗种子。

 

  她说,接受宁养服务的病人都是贫困的癌症晚期病人,存活时间很少能超过半年,在最后的那段日子里病人会遭受难以忍受的癌痛折磨,他们需要发泄,需要倾诉,更需要关心。宁养不是以治疗肿瘤为主要目的,宁养义工是通过自己的爱心让病人获得尊严,感受到人间真情与关爱,直至安详地走完人生旅程。

 

  朱晓丽有着一头乌黑的长发,大而明亮的眼睛,跟杨怡是同行,也是一名诊所的护士,却在23岁刚踏上婚姻红毯的时候被“晚期卵巢癌”五个字划上了生命的“休止符”。她是杨怡2005年接诊的服务对象,对于这个比自己还小几岁的小妹妹,杨怡说不出的心痛。“我带给她止痛药的同时,也必须给她的心灵‘止痛’。”杨怡每周一定要去晓丽家里看她,风雨无阻。

 

   “女孩子都爱美好的事物,肯定都喜欢花。”每次去看晓丽,杨怡都会去花店买一束自己挑选的鲜花。而每次去她都发现晓丽家里上周的鲜花已经凋零了,却还是舍不得丢掉。和晓丽的交流从刚开始的“面无表情”,到后来的随意“问上几句”,到最后,杨怡一走,晓丽就问“下星期你还来吗?”杨怡鼓励晓丽下床走动走动,放影碟给她看,讲开心的事给她听。过年杨怡还给本命年的晓丽买了一套大红色的秋衣裤,“穿上这颜色,人也精神很多。”杨怡总是这样鼓励晓丽。年后的一个周末,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狂烈的风呼呼的刮个不停,街上几乎看不到几个人影,杨怡犹豫要不要去看望晓丽,但当晓丽渴望的目光浮现脑海时,她抓起大衣,披上围巾便出了门。

 

  当她走到车站却迟迟等不到一辆车,焦急的在雪地里踌躇着,赶到晓丽家门口时天色已晚,眼前的情景让杨怡惊呆了,通往晓丽家门的一条走廊不过三四米长,却被积雪封死,平时两分钟走到的路程那天却用了整整40分钟,几乎耗尽了全身的力气才挪到晓丽的家门前。她轻轻的敲了敲门,当晓丽打开门看到眼前气喘吁吁,头冒热气,脸淌汗珠的杨怡时,眼里顿时溢满了泪水哽咽着说,“我以为你不会来了。” “你在等我,我怎么会不来。”那天杨怡陪了晓丽很久,给她按摩、谈心、讲故事,明朗的笑语声萦绕着这间小而阴暗,此刻却无比温暖的房间。晓丽靠在杨怡温暖的怀中,当晚,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捐献眼角膜。她轻轻告诉杨怡:“我想让人们知道这个世界我来过,像花一样绽放过,想将自己得到的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走出晓丽家,杨怡强忍的泪水再也收不住了。

 

  那晚,杨怡的泪水为了这朵还没来得及绽放的花朵而肆意挥洒,这朵凋零的生命也更加坚定了她义工服务的道路。晓丽走后一周年,杨怡和她的家人一起去东山公墓“看”晓丽,“一路上有我们的陪伴,她是开心的走了。”杨怡安慰着晓丽的父母,“以后有需要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我也是你们的女儿。”

 

  “我不是在付出,而是在收获”

  周阿姨是一名年过半百的晚期肺癌患者。杨怡经常去陪伴她,有时还推着轮椅带她出去散步,周阿姨都会自豪的对别人笑着说:“这是我女儿,看我多好,老了有女儿陪伴。”杨怡也总是亲切的称呼她周妈妈。当周妈妈的病情恶化再次入院,杨怡经常到病房看望,不是为她换洗就是作心理疏导。在周妈妈昏迷的时候,脚上和小腿起了许多的水泡,有的甚至溃烂出血。杨怡跑得更勤了,每次用注射器抽出水泡内的渗液再涂上药膏,这也是杨怡最紧张的事,她总是担心的一遍又一遍的问周妈妈:“周妈,疼吗?疼了您可一定要告诉我,我慢慢给您换。”

 

  每当这时周妈妈总会露出她温暖的笑容拍拍杨怡的手轻声说:“不疼,不疼,没事,孩子你放心换。”看着周妈妈日渐憔悴的面容,杨怡觉得自己身上的责任更重了,有时因为工作忙不能到病房时,也经常打电话嘘寒问暖,“周妈妈,天冷了多穿点衣服,别着凉了。”

 

   “妈妈,吃饭了吗?您可要多吃饭,才能更快地好起来。”“妈妈,这周想去哪转转,我陪您走走吧。”听到了这些周妈妈总是笑着说,“孩子,你能来看我我老高兴了,就跟我的女儿一样,活这么大没白活,为了你们做的这么多事,我也要好好活下去啊,要活他个100岁!”只要她们在一起欢声笑语里总会带来生命的希望,周妈妈的愁容也舒展开来。

 

  每次杨怡离开时,周妈妈的儿子总是“顺路”送送她,因为周妈妈舍不得她做公交车来回跑,就偷偷打电话通知儿子来送杨怡,但为了让她安心,就总是“顺路”。走时,周妈妈一定要在杨怡手里塞两个水果,嘱咐她路上一定要吃了。周妈妈70岁生日那天,人却昏迷了,杨怡就在床边跟她说话,“我来了,周妈妈,我来陪您了。看您指甲长了,我给您剪了,然后擦擦身子会舒服点……”“当时,周妈妈的眼角真的有泪水流下来!”杨怡知道,是周妈妈听到了她,感觉到了她。

 

  回忆起曾与患者们相处的点滴,杨怡哽咽了,“她们把最后的笑容留给了我,这是让我不断前进的力量。觉得自己不是在付出,而是收获。”

 

  给癌症患者的生命增添一抹亮色

  十年如一日,每一个去服务过的家庭,她都记得路该怎么走;每一个服务的对象,她都清晰地记得他们的名字和面孔;每一双她握过的双手,她都依稀记得那种温度她曾四次获得“宁养服务优秀志愿者”的证书,却将这笔“财富”悄悄的藏起。在她的影响下,身边的3位护士也自愿加入到宁养服务志愿者的行列,也成为了优秀的宁养服务志愿者。

 

  今年,她为中华骨髓库留下了血液标本,“如果有需要,能配型成功,我随时愿意捐献骨髓。”杨怡坚定地说,“我做的真的不多,只是用爱陪伴他们走完最后的旅程,不论如何,我会坚持做下去!”

 

  在这场接受爱,付出爱,让爱延续的行动中,宁养志愿者们用心照亮着临终患者最好的旅程,和他们一同创造生命的奇迹,而在这个过程中,自身的生命也得到了升华。

 

  十二年间,新疆的宁养志愿者从最初都是由专业医护人员组成,发展到现在不同专业人士组成的多元化队伍,服务内容也从单一的探访陪伴,发展为现在的圆梦计划,哀伤辅导,兴趣小组,心灵关怀等方方面面的特色服务。新医大肿瘤医院始终致力于新疆宁养服务事业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开展这项服务,除了李嘉诚基金会每年向宁养院资助120万元用于药品的购买,该院每年还拨付专项资金40余万元,提供人员、设备、场地、车辆、医疗技术等多方面支持,为新疆宁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十二年间,新疆肿瘤医院宁养院通过真情服务,圆梦生命,为癌症晚期患者和他们的家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那一张张充满了欢乐和希望的照片,留住了当时在一起时最美的记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白靖平说,“现代医学已由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现代的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生命的开始到临终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得到公正的、有效、合理的全程优质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新疆宁养院的开办,就是为了能让肿瘤患者在晚期也能得到适宜的照顾,获得身心的安宁和生命的尊严。应该说这是一项促进社会和谐的善举,也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我们将继续履行我们的社会责任,为新疆宁养事业的发展,尽一个医者的全力。”

 

  “当生命的乐章奏完了最后一个音符,我们希望他们是安静的,是有尊严的。关注癌症患者,给他们的生命增添一抹亮色,需要社会更多的力量。”院长王喜艳表示,十二年来,新疆的宁养事业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而关注生命的使命,还将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