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上门为女士做哀伤辅导
发布时间:2011-2-15
来源: 长江日报 2011.1.19日 11版
医生上门为女士做哀伤辅导
熊琳晖 高翔 陈菁熊琳晖整理
丈夫去世14天 医生上门为女士做哀伤辅导
本报讯(记者熊琳晖 通讯员高翔 陈菁)昨日是罗小荣女士的丈夫去世后第14天。由于无法走出失去亲人的悲痛,她整日足不出户、以泪洗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宁养院界定罗女士处于“哀伤危机”第三级,需特别跟进服务;该院昨日派医生上门为其做哀伤辅导。
家属陷入深深自责
罗女士家住武昌积玉桥街新生里社区。2007年,她的53岁丈夫陈辉患上胃癌,逐渐转移至肝部。本月初,陈辉离世。
昨日,医生一进门,罗女士就激动不已,拉着医生的手,一边流泪一边回忆与丈夫生活的片段。整个过程持续半小时,医生始终没有打断罗女士讲述。
据了解,罗女士有一个儿子,在汉阳某单位做保安,平时很少回家;之前,罗女士并未告诉丈夫病情的严重程度,丈夫对治疗抱有很大期望。
谈话中,罗女士多次说“如果当初没有”、“都怪我”。宁养院医生吴欣分析,这反映出罗女士对丈夫之死怀有很深的愧疚心理。
哀伤辅导目的是“生死两安”
罗女士靠做家政服务为生。去年10月,她听人介绍得知,宁养院可免费给癌症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服务,遂提出申请。宁养院受理后,两次派出医生上门探视,送来止疼药,指导罗女士日常护理,并为其做心理辅导。
专家介绍,哀伤辅导的最佳介入时机是从临终照护开始的。此前,医护人员在陈先生过世后,第一时间给罗女士寄来慰问卡,并约定此次面谈时间。
医生鼓励罗女士勇敢面对生活,健康快乐地生活下去,“如果你丈夫在天有灵,这是他希望看到的”。
宁养院副主任医师邓涤介绍,哀伤是每个患者及其家属都需要面对的问题。特别是家属,如何释放情绪、接受事实、重新适应新环境,是哀伤辅导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使生者正确看待死亡,达到“生死两安”。
积极信号:捐出死者遗物资助他人
谈话结束,罗女士执意捐出丈夫生前衣物和未服用完的药品,请医生送给有需要的患者。(网站编辑注:此处是患者家属表达心意,但按照麻醉药品管理规定不可以这样做)
医生分析,这表明,哀伤辅导已产生效果;她开始思考死亡之外的事情,这是一个积极信号。
罗女士告诉记者,宁养院每次免费提供服务时,医生总是双手递上处方和药品,这令她很感动。据介绍,这其实是医生与癌症患者及家属接触的一个基本原则——尊重,相信他们能自主战胜困难,是对其最大的支持。
■小资料
可能陷入哀伤危机的情形
据介绍,由于疾病的特殊性,癌症患者死亡后,其家属往往有悲伤、愤怒、愧疚、无助等情绪;认知上不相信、困惑,隐约感到逝者依然存在;生理上有失眠、食欲不振、呼吸急促等症状。出现以上情况,表明生者可能陷入“哀伤危机”。
“哀伤危机”分为四级,最严重的需要宁养团队紧急支持,或专业心理辅导。一般每个“癌症家庭”接受哀伤辅导的时间从进入宁养院开始,持续到患者死后半年。(记者熊琳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