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语】:2016年11月1日,银川晚报记者王敏对宁夏人民医院宁养院社工林东宁进行采访,报道宁养院七年来走过的风雨历程,宣导宁养服务。
我29岁那年,从宁夏人民医院的内科转到宁养院工作,这是李嘉诚基金会在宁夏捐助的唯一一家慈善医疗服务机构,至今已走过第七个年头。这七年,我与2219位患者永别,每一次永别都是对生命的一次洗礼。
七年、2219次永别
在宁夏,只有我们这一家在做公益居家服务,填补了宁夏在临终关怀领域的空白。只要在银川市周边150公里范围内、家庭贫困、身患癌症、伴随疼痛且晚期病患,都可以申请宁养院的免费服务。我们会到患者家中,陪伴他们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
在到宁养院工作之前,我很少接触晚期肿瘤患者,很难想象他们经历着怎样的痛苦。这样说吧,如果生孩子的疼痛是10级,那么晚期肿瘤患者的疼痛感大都在7~8级,并且常年如此。也正因为这样漫长的折磨,才让很多病人陷入绝望,丧失了斗志,也让照顾他们的家人痛苦不堪。
七年了,我们这个由医师、护士、社工共7人组成的团队,在宁养院李丽梅主任的带领下,每天都在和这样的病患打交道。哭是常有的事,比如突然接到病人家属的电话,说人已经走了……而我们曾和他们像亲人一样相处。到今天,2219次永别,说不难过,那是假的。生命,有时候真的很脆弱。
土炕前的交流----林东宁社工为63岁直肠癌做心理疏导
人在最后一刻,希望带着温暖离开
宁养院是2009年9月17日成立的,五天后,83岁患肺癌并骨转移的回族老人马奶奶成了我们收治的第一位患者。她儿子说,老人浑身疼,不吃不喝,成宿睡不着觉。
见到马奶奶时,她那无助的眼神让我心里一痛。一听我们能控制疼痛,老人的精神马上好很多,竟一下子坐了起来。她不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但她很清楚,自己快要走了。检查的过程中,我问她有什么心愿,老人说:“想孙子了,想听听他的声音,等我走了啊,希望他们这些小的都和和睦睦的。”
三天后,老人就离开了。他的儿子抱着鲜花来谢我们,说因为我们的帮助,才知道了老人的心愿,一家人聚在一起陪着她走完了最后一程。
人在最后一刻,是多么希望能带着温暖离开。那时,我们就希望让更多晚期肿瘤患者知道我们在做什么,而不是到了生命的最后,匆匆谢幕。
为患者送上御寒衣物
“你有没有药,能让我马上死?”这话撞在我心里
和很多公益救助不一样,我们永远不可能听到“好消息”,见到的每一位病患都将离开。所以刚开始做临终关怀时,我很迷茫。直到在送走患胰腺癌的宋叔叔之后,我才突然明白了自己在做什么。
认识宋叔叔是在2009年9月27日,那年他58岁。第一次去他家做居家探访评估时,楼道里都能听见他痛苦的喊叫声。一进屋,他看见我的第一句话是“你有没有药,能让我马上死?”这句话是撞在我心里的。
我们按国际疼痛评估NRS评分标准判断,当时他的疼痛分值已经高达8分了,这样的疼痛伴随了他两个月之久。我们马上给他开了止疼药,先帮他缓解身体上的疼痛。
有一天做回访的时候,我问他怎么没见过他儿子,他一听就哭了。他说儿子小的时候,他经常带着出去玩,上大学去了外地以后,两人就不知道怎么交流了。那天,我们聊了很多,他说自己很遗憾,这辈子没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我跟他说:“你把孩子培养上了大学,现在学有所成,对社会有用,值了。”那一刻,他有些释然。
后来,我们联系上了他的儿子,转达了这份父爱。从那以后,宋叔叔每天都会接到儿子打来的电话。
2009年11月13日,上午10点50分,我接到电话,宋叔叔走了。我一连几天都昏昏沉沉,不知道干什么。后来宋叔叔的爱人来宁养院谢谢我们,她抱着我们大哭了一场,“你们没来之前,他疼得要自杀,是你们帮了我们。他走之前和儿子通话了,走得很安详,没有痛苦。”
能帮他完成心愿,能让他走得安详,这就是临终关怀的意义。死,有时比生重要;那是一段人生的谢幕,更需要被尊重。
临终关怀,应被更多人知道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宁养院的临终关怀服务,头几年我们每天都要进医院、社区和街道做宣传。
记得一次在宁园,一位老人看到“癌症”的内容,二话不说把宣传单甩在同事的脸上,然后跟她说:“赶紧走,你盼着我得癌症呢!”委屈可想而知,而这样的误解我们每天都会经历。
坚持到现在,宁养院共收治2,401位患者,平均每个月新增患者35人左右,每天我们要为近150位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服务。对于全宁夏来说,临终关怀还是陌生的领域。
我们想让更多人知道,专业的临终关怀,会站在病患的角度,以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品质为主,进行专业镇痛治疗和对症处理。更重要的是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帮助他们有勇气面对生离死别,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2004年6月28日,李嘉诚先生在汕头大学校董会宁养院工作会议上说:“我们当时创建宁养院就是为了这些完全无助的人,希望能减轻他们被疾病侵蚀的痛苦。… 虽然我们的力量不是很大,但是这个力量能够影响世界有同情心的人 ...”
现在,很多人都义务参与到临终关怀事业中,其中就有患者家属,在送走家人后,他们会来做义工,修理电脑、协助照顾病人、帮助宣传、打扫卫生、辅导孩子作业、捐助物资……我们也想对他们说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