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宁养院介绍 医院简介 宁养新闻服务札记 社会反馈联系方式

社会反馈

聊城市人民医院宁养院 >> 媒体报道
【齐鲁晚报】雨中走访五名癌症患者
发布时间:2014-11-26

  淅淅沥沥的秋雨,一连下了三天。


  9月17日,星期三,又到了聊城市人民医院宁养院主任高杰家访的日子。这一天,高杰和主管护师耿春平踩着泥泞的乡村小路,一共走访了五名癌症患者,每一个走访都仔细地询问,并对患者做心理疏导。


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特别重要


  “天气不好,咱们的病人状态肯定也不好。”9月17日上午,在去家访的路上,高杰对一同前往的耿春平说。


  果然不出所料,第一个家访对象宋老先生,一见到高大夫就说:“这几天不大好。”他说的不大好,是最近出现呕吐症状,而且双腿肿胀。高杰掀起宋老先生的裤子看了看,教给他用捋腿的方式缓解症状,并针对呕吐从用药上做了医嘱。


  宋老先生今年已82岁高龄,7年前查出患有前列腺癌,骨转移。这些年能活下来,在很多人看来已是“奇迹”。女儿宋玉莲介绍,这得益于几个哥哥对父亲精心的照顾。“父亲每顿饭想吃什么,就告诉我大哥,大哥为了照顾好父亲学会了做饭。”


  路女士今年48岁,前一次家访时,她下不了床,说到病情,家人不停地抹眼泪。这次去,让高杰没想到的是,路女士比上一次状态好多了,已经下床,躺在躺椅上,面色也好多了,家人还新买了轮椅,天好时就推她出去转一转。


  路女士的丈夫杨先生说,妻子现在离不开人,哪怕到院子一会儿,她都在屋里喊人。这源于她时常感到害怕、心慌,可是面对高杰反复问她“怕什么”,她又回答不上来。


  高杰说,癌症患者容易精神紧张,他们家访时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疏导患者的心理,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为此,他经常有意询问患者是否做梦以及梦的内容,从中判断患者的精神压力程度。

 

谈癌色变,纾缓疗法有待推广

 

        上午10点,在东昌府区闫寺镇大成集村,走进第二个家访对象家,43岁的王怀珍肺癌晚期,已经下不了床。由于这是第一次家访,进屋前高杰特意问了一下王怀珍的妻子:“病人知道病情吗?”

 

  在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高杰才走进屋内,仔细询问患者病情和用药情况。在得知患者已经做过五个疗程的化疗后又做过放疗,高杰问患者感觉有没有效果。王怀珍说,前几次化疗有效果,后来感觉效果不大了放疗更没效果。


  高杰检查患者的身体,初步判断癌细胞出现较大范围的转移,放化疗应该作用不大。“现在有一个理念,叫与癌共存,和平共处,互不侵犯。”高杰说,纾缓医疗的理念在我国起步较晚,不少人受传统观念制约,还难以接受,宁养院的一个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推广纾缓疗法。


  据了解,我国很大一部分癌症患者治疗观念存在严重误区,“癌症是不治之症”、“得了癌症就等于宣判死刑”。其实,在国际上,医学界已将癌症列为慢性病的一种,就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无需“谈癌色变”。


  三年来,聊城宁养院收治了1千余例晚期癌症患者,高杰通过各种病例研究,越来越感觉推广纾缓疗法的紧迫性。每周三是他家访的日子,不管风霜雨雪,不论农村多么泥泞的道路,他都雷打不动地坚持下村家访。宁养院的其他大夫,也是这么做的,他们在跟死神抢时间。
 

走出家门,接受先进治疗理念

 

  最后一个家访对象,在东昌府区斗虎屯镇大徐村。这个对象暂时不愿意透露姓名,他也是第一次接受家访。


  宁养院工作人员赶到患者家里时,走在院子里就能听见屋子里传出来低沉的“哎吆”声,每一声“哎吆”,都敲打在患者妻子和他老父亲心里。


  “他难受,我们也难受,时间久了,都不忍心在屋子里多待。”患者妻子说,如果能有法子减轻丈夫的疼痛,那就再好不过了。说起自己的儿女,都在外打工,很少回家,患者妻子眼圈红了。


  越说越伤心,患者的老父亲最终没有忍住,老泪纵横。


  高杰给患者止疼开了几种药,还特意叮嘱能买到其中一种就行,过几天看看止疼效果反馈给他。


  据介绍,很多晚期癌症患者第一次去家访,都是这种状态,但后来再去,发现只要患者不再疼痛,状态就好很多,有一些不能下床的患者,也能下床走动了。


  很多癌症患者还在饱受病痛的折磨,这让高杰特别揪心。“我们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希望癌症患者能主动走出来,共同接受一些先进的治疗观念。”高杰早就有成立一个组织的想法,因此,他希望正在进行招募会员的抗癌乐园,能发挥这个功能,让癌症患者走出家门、自救互助。

文/片 本报记者 王传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