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宁养院介绍 医院简介 宁养新闻服务札记 社会反馈联系方式

社会反馈

聊城市人民医院宁养院 >> 媒体报道
【聊城晚报】聊城在全省首开临终关怀专业课
发布时间:2017-9-5

(宁养院主任高杰在授课        记者赵宗锋摄)

  宁养院成立 6 年,高杰和他的团队目前共有 8 名工作人员,加上 30 多名义工,他们已经先后为 2380 多名患者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但一个现实是,在巨大的临终关怀需求面前,这些力量还远远不够,未来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太多。

  这几天,中国本土首例人体低温保存的新闻火了。

  人体冷冻是否真的能为生命按下“暂停键”,大家众说纷纭。

  在有些人眼里,以这样的方式为未来留存一份希望是值得的。但对更多的人,尤其是危及生命的疾病患者及其家属来说,这份希望,还是太远了些。

  相较而言,给患者以正确的临终关怀,通过合理的心理疏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其安适、平静、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终点,可能要实际得多。

  不过,一个现实问题是,尽管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大陆医疗水平突飞猛进,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但整个社会对于患者的临终关怀,依然还是短板。

  面对已经无法挽回的疾病,无论是病人还是家属,甚至一些医疗人员,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储备,都还严重不足。

  16日下午,在聊城卫生中专,由聊城市人民医院宁养院协调开设的纾缓医学专业课开课,希望通过尽可能多的努力,改善这一局面。

  这门专业课的开设,为全省首家。事实上,即便放在整个中国大陆范围内,开设类似课程的,也屈指可数。

  宁养院主任高杰说,他希望能通过这门课程,撒下更多的火种,让纾缓医学常识更为普及,给更多的患者和家属以安慰。

 

  一门特殊课程更是一种生命教育

  这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学生们能学到什么?

  16日下午两点,进行第一堂课的高杰,面对台下的学生说,“纾缓医学”此前在中国大陆一直被翻译成“姑息医学”,是着眼于为患有危及生命疾病患者及其家庭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通过团队(医、护、社工、志愿者等)工作,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关注患者及家庭的心理、心灵痛苦,让患者和家属在患者走向生命终点的整个过程中都能够得到安宁。

  如今,我们所说的“纾缓医学”,不仅仅是临终关怀,更是从患者得病早期就开始介入,最大限度地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帮助。

  据了解,姑息医学最早于1987年在英国被批准作为一门医学专业。作为最年轻的临床分支学科,在国外日益受到重视,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国家建有专门的医疗机构,由医生、护士、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理疗师、宗教人士、志愿者等组成的团队对需要姑息治疗的病人进行治疗。我国癌症姑息治疗事业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

  在当天的课程上,高杰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了纾缓医学的众多基础知识。他告诉聊城晚报记者,按照和学校沟通的想法,将在这里的3个班级(主要是康复专业)中,每个班级设置24个学时的课程。主要由宁养院工作人员授课,学生们将系统学习纾缓医学的基本内容和实际操作技巧。

  “事实上,这门课对将来从事临床工作的学生是十分必要的,即便是不从事临床的同学,通过这些课也可以提高对癌患家庭的关注,对生命价值的尊重,这是一种富有深刻影响的生命教育。”高杰说。

 

  希望通过这些课程撒下纾缓医学普及火种

  今年37岁,毅然辞去工作“回炉”学习中医康复已有两年的莘县学员赵先生,17日上午听完高杰的课后,特意找到他,表达了自己的感受。4年前,他的岳母被检查出肺癌。先后到北京等多地治疗,其间历经多次放化疗,饱受痛苦。在付出巨大的精力和财力之后,家人最终也没挽回老人的生命。

  “现在想想,当时的一些做法,看似是尽到了心,但未必真正尊重了老人,因为在她的最后阶段,真是太受罪了。”赵先生说,去年他的父亲又被查出患了癌症,在听取医生意见,并与家人充分沟通后,他们一家选择了及时告诉老人病情,尊重老人感受,想方设法给老人带来快乐,帮助老人较为安然地度过了最后的岁月。“两段经历留下特别深刻的感受,所以今天一听高主任的课,觉得临终关怀特别重要,应该大力普及。”赵先生说。

  当然,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赵先生那样深刻的感受。事实上,很多学生以前并未听说过“纾缓医学”。

  16日下午,听完第一堂课的学生李淑月告诉聊城晚报记者,以往从未接触过这门科学,不过听了一堂课后觉得,确实很有意义,因为既能帮助到别人,也能给自己带来收获。“这门课程以后我们应该都会用得上,所以我会好好学。”李淑月说。

  聊城卫生中专校长李彩义想得则更远一些。他希望学生们通过学习,不仅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技术,更能通过一些具体案例甚至一些亲身实践,真正懂得学医的意义,加强专业的认同感,学会如何为病人服务,在以后的工作中,从内心里接受并热爱这份职业,做德才兼备的医疗工作者。为此,他的一个朴素想法是,希望能通过学习和加强了解,在学生中发展更多的宁养院义工,为患者和家属带来帮助。

  他的这一想法,让高杰特别感动。

  宁养院成立6年,高杰和他的团队目前共有8名工作人员,加上30多名义工,他们已经先后为2380多名患者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前一段时间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上,聊城市人民医院宁养院的一些做法更是获得高度认可,为聊城赢得荣誉。但一个现实是,在巨大的临终关怀社会需要面前,这些力量还远远不够,未来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太多。

  “我们也希望能通过这些课程,撒下‘纾缓医学’普及的火种,在医院、社区以及家庭中,扩大临终关怀的影响力,为病人减轻痛苦,给家人带来抚慰。”高杰说。

 

  水城时评:尊重生命是一门博大的学问

 本报评论员 孙文华

  16日下午,在聊城卫生中专,由聊城市人民医院宁养院协调开设的纾缓医学专业课开课。这门专业课的开设,为全省首家。事实上,即便放在整个中国大陆范围内,开设类似课程的,也屈指可数。宁养院主任高杰说,他希望能通过这门课程,撒下更多的火种,让纾缓医学常识更为普及,给更多的患者和家属以安慰。

  临终关怀,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是一个温暖的话题。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这人人都知道,但每一个人面对死亡的临近,每一个人面对亲人的远去,却都难以保持理智。生命应该如何定义,生命的终点该如何理解它的内涵,都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话题。
  高杰主任说,“纾缓医学”此前一直被翻译成“姑息医学”,是着眼于为患有危及生命疾病患者及其家庭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通过团队(医、护、社工、志愿者等)工作,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关注患者及家庭的心理、心灵痛苦,让患者和家属在患者走向生命终点的整个过程中都能够得到安宁。
  生命无价,但一旦生命接近终点时,生命的质量理应提上重要的地位。但生命的质量,说来话长啊。
  亲人最在乎的是,人在。当疾病缠身,亲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往往是不惜代价地救治,这也是亲亲相顾,人伦要义。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有些不让人舒心的例子,但更能看到很多子女依然是久病床前的孝子。他们自己家境并不殷实,但对亲人依然不离不弃,在老人病榻前端屎端尿细心呵护,虽是亲人,也让人感动。
  养儿方知父母恩,有女老来万事足,这就是我们传统的家庭观,这种代际间的相互扶持,组成了我们独特的传统家庭文化传统,相互珍惜、相互照应,其乐融融。
  但在疾病面前,尤其是在没有治愈希望的恶性疾病面前,却必须要强调生命的质量。当代医学是一门科学,有它自身的局限性,系统的治疗手段,也并非万事可解。在纾缓医学领域,质量比生存期有更高的权重。治疗环节中各种治疗手段都可以使用,但无疑只是推迟了永别的来临,这就是人们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而在这个过程中,病人本身却不可避免地饱受病魔的折磨。
  除了亲人的挽留,还有病患本身的求生欲望,这更是姑息医学面对的重大难题。这种两难选择对于病人和家属来说,几乎是哲学天问,但却不得不做出抉择。人的一生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无法左右。到生命的临界点,到什么时候结束,其实也无法自己选择。对生命的尊重是一个宏大的口号,它也同样逃不过人伦、情理、财产以及其实已经顾不上但其他人还非常在意的种种。
  尊重生命是一门博大的学问,聊城在全省率先开的这门课,希望能讲好讲下去,给生命是什么这则天问,一个清如许的解答。

记者:赵宗峰   赵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