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宁养院介绍 医院简介 宁养新闻服务札记 社会反馈联系方式

社会反馈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 >> 媒体报道
面对患者的安乐死请求
发布时间:2008-6-26
——访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主任曹伟华
摘自大华网特区青年报

    随着安乐死法案在荷兰的合法化,关于安乐死的话题又重新被人们谈起,并在汕头市民中掀起争论。对此,记者采访了每天都与濒临死亡的绝症患者打交道的汕大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主任曹伟华。

    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是香港知名爱国人士李嘉诚先生倡导和资助兴建的全国首家免费为晚期癌症病人上门提供镇痛治疗、心理辅导、生命伦理等方面照护的临终关怀机构。在这里接受临终关怀的病人,都是一些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在医院已经没办法继续治疗的病人,其中不乏一些青年人。他们在无法忍受巨大的精神与肉体的极端痛苦带来的折磨时,想用安乐死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体面而且无痛苦的走完自己的人生道路。

    面对这些安乐死的病人,曹伟华说:“宁养院的主要任务是帮助癌症病人减轻痛苦,让他们比较体面地活着,但不会刻意地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命。”她说,其实人的求生欲望是很强的,在我们到癌症患者家中服务的时候,经常会碰到一些痛不欲生的患者看到我们就会哀求说:“医生给我吃点药,让我早点上路吧。”但在给他们注射止痛针一个多小时后,他们就会摆脱痛苦,恢复平静,这时他们本能的求生欲望又会想到怎样战胜死亡,多延长一段时间的生命。

    经过几年在临终关怀岗位上的工作,曹伟华主任认为,作为临终关怀的医生,主要的职能是让病人尽快地摆脱痛苦,然后才是心理上的护理。前不久,她们到一个患者的家中去巡诊,正碰到这位患者病痛发作的时候,他情绪极度的烦躁,既不让家里的任何人说话,他自己又痛得不能说话。这位病人是晚期直肠癌,医生打开他的肚子后,发现癌细胞已经扩散,无法再做手术。他对自己的病情很清楚,因此每当遭受病痛折磨的时候,总是对家里的人和医生说:“不要救治我了,给我打一针让我早点死吧。”他觉得死亡就是解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命的意义不仅是活着,而且要有质量。因此,曹伟华主任觉得,在对这些癌症患者的关怀中,我们会经常调整药量,尽量减轻他们的痛苦,让他们生命的晚期也能活得比较体面,有生存的质量。我经常对那些要求安乐死的病人解释,尽管每个人最终都会死,但活着的时候还是要好好地善待自己,因为你就是你,没有人能代替你的存在。这些病人在听了我们的解释后,都能认同我们的说法。

    现在宁养院接受临终关怀的癌症患者有67人,他们都很配合医生的工作,积极地与病魔做斗争。但还有一半以上的病人对自己的病情并不十分了解,他们只知道自己得的是一种很不好治的病。曹伟华主任说,对于一些三四十岁的青年人来说,我的主张是让病人家属把实际病情告诉病人,让他们有时间安排自己的身后事,不要让他们带着太多的遗憾离开人世。同时,作为一个青年人,也应该坚强一些,能坦然地面对死亡。

    陆先生一年前因上腹部隐痛,一直在当地诊所用中药对付,直至自己摸到上腹部硬块时才到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医,经胃镜检查证实为胃癌,腹部B超检查提示已向肝脏转移,但因经济方面的原因而未进行任何抗肿瘤治疗。病后家中经济来源全靠两个孩子在外地打工维持。第一次上门探访时,只见他曲蜷着身体,面色腊黄,极度消瘦。他妻子在一旁流着眼泪对我们说,曾在某医院开过一些止痛药,一盒10粒的药就要100多元,家里实在没有经济能力为他买药,只好省着用,实在熬不住才吃一粒。现在病人已经拒绝吃东西,希望早点结束生命。面对这样的情形,宁养院的医生一边安慰病人,一边想办法为他止痛,并教他的家属如何在护理和饮食上配合才能更好地减轻病人的症状。后来,经过多次电话随访,不断调整治疗方案,直到病人生活能基本自理,他才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本报记者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