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宁养院介绍 医院简介 宁养新闻服务札记 社会反馈联系方式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宁养院 >> 感想·随笔
用心感受生命的温度 (兰州宁养院义工 王文霞)
发布时间:2018-10-22

 

  宁养服务,从心出发,用爱心、热心、耐心、同理心去感受,去服务,我很感谢自己当初的选择,成为一名宁养义工,用心服务病人,感受生命,这让我成长很多,让我对生命开始有更多的思考,在宁养院魏老师的组织、指导和带领下,我们跟随老师出诊,自己去患者家里,老师细心的问候,仔细的观察,认真的评估,我们与他们的聊天谈心,加油打气,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切实、持续的服务,这些小小的举动,献出的仅是我们一点微小的力量,但能为患者带来一点笑容,带走些许痛苦,为他们带来一些对未来的希望,都是我们所做的意义与价值,通过参与宁养服务,使我不仅获得了在学校中从未有过的教育意义的体验,还实现了自己对生命理解的丰富与成长。


  接触宁养服务,让我了解到安宁疗护,我们到患者家探访,陪伴患者及家属,谈心聊天,读报讲新闻,回顾生命,帮助其放松心情,减缓压力。我还清晰的记得我们第一次去患者家中探访的情景,很是忐忑,虽然提前做了功课,对病人有一定的了解,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但还是免不了内心的紧张;魏老师就教我们陪患者聊天可以做做生命回顾,我们在聊天的过程中得知老师并不是本地人,老家在北京,当聊起以前的经历,谈起那熟悉的胡同巷子与四合院,老师整个人都鲜活起来,眼角眉梢始终带着微笑,话语里满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念念不忘。探访结束后,患者王老师很开心,十分的热情地把我们送到车站上,我们上车前他告诉我们说:谢谢你们,今天是患病以来最开心的一天,这个生命回顾很有意义。我们几位义工在回去的路上内心很激动,互相交流分享了很多,都不约而同地下定了决心,将宁养服务一直做下去。

 

  宁养疗护让我明白在生命中,更重要的是对待生命的态度。在探访的患者中,有一位性格开朗的回族马阿姨,她清楚自己的病情,但十分乐观积极,喜欢唠家常,谈往事,有时身体好时还和我们一起下去走走,阿姨说她以前也曾被病痛被折磨的痛苦不堪,不论是身体的疼痛还是内心的煎熬,让她消极,失去希望甚至谋生自杀的念头,但是她始终放不下她的家人,是他们让马阿姨不忍离开,重新振作,积极面对,虽然身体上会有疾病带来的疼痛,但马阿姨脸上始终带着是微笑。有同样是义工的朋友说,当看着这些癌症晚期的患者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时,他真的很想去告诉他们,他们的坚强让他感动,也让他看到了生命的希望。不管他们还剩余多长的时间,只要努力坚强地活着,生命就没有了遗憾。这让同样是义工的我感同身受,马阿姨教会我们坚强,让我们学会勇敢面对,与马阿姨的每次聊天都能收获很多,在我们每次离开时,阿姨都嘱咐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像一位温暖的亲人,长辈一样,面对患者,我们能做的,为他们送去些许安慰,尽管简单,但这也是爱,充满着强大的力量。

 

  回想这一年多的义工经历,我学会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成为一名宁养义工后,我体会到更深层的生命意义,原来自己也成长了,学习给予生命的关怀和呵护,他们给我看到的是坚强的生命,感人的温情,作为一名医学生,这些义工的经历使我对医学和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是长眠在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中文翻译简洁而富有哲理:"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我们身为医学生践行的标语,这是我们在做义工时对生命的挂牵。作为一名义工,尽管我们没有能力使患者痊愈,甚至连使病情缓解也做不到,但是我们总是能够去帮助和安慰病人,尽可能的使患者从身体上、从心理上舒适一些。义工培训中有临终关怀的讲述,它是让病人在最后的时光,有尊严的,无痛苦的离开,就像宁养精神所说,在生命的弥留之际,想要的只是一份尊严和得体。这让我想起最好的告别书中的话,他们最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那之前的种种状况,我们所做的关怀虽然不一定可以改变患者最后的结局,但至少可以帮他们减轻些许痛苦,让患者活得好、走得安;这是一种人性的传递,是在平等基础上的情感表达,是医学的人文精神,也是我们正在做的-宁养的本质属性,用陪伴与支持,爱与安慰,共同用心去感受生命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