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宁养院介绍 医院简介 宁养新闻服务札记 社会反馈联系方式

陕西省人民医院宁养院 >> 感想·随笔
西安宁养院义工服务札记
发布时间:2016-11-14

  

  2016年11月6日下午一点三十分,我与组内的三位义工在学校门口集合,乘公交前往莲湖区,去病人家中做家访。  

 

  时值深秋,天气渐凉,梧桐叶落了一地,这闹都在雾霾的笼罩下也显得有些冷清。虽然这已是第二次家访,但我们一行四人心中并没有太多轻松之感,甚至有些沉重。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即将面对的是一个正在逝去的生命。我们每见一次,我们见面的机会就又少一次。

 

  回想第一次家访,真是感触良多。

 

  那日,我们四名义工也是同样乘着这713路公交。不同的是,我们心中更多的是紧张与忐忑。一路上,我反复地阅读病人的病历,既是为了在接下来的服务中少出纰漏,也是为了让我紧张的内心得到平复与安慰。我想。每个人在一条即将淡去的生命面前都无法保持轻松,更何况要与他面对面地交谈。我该如何面对一个即将失去生命的男子汉?如何面对一个即将失去儿子的母亲?如何面对一个即将失去父亲的女儿?我不敢再思考下去,只能将所有的精力集中于一份简短的病历。

 

  在中国,到底有多少人正如同这个病人一样脚踩在生死的边界线上,在等待早已注定的死亡?但他们无法像我一样逃避,并且顶着比我大得多的压力。那我又有什么理由害怕呢?我们不正是怀着一颗服务的、公益的、火热的心来帮助他们的人吗?我们要做的,不是害怕,不是逃避,而是像他们一样勇敢的面对面对生命,哪怕那屈指可数。我们要做的,正是给他们带去快乐与轻松,让他们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充满爱与温暖。

 

  终于,我们四人来到了病人家中。出乎我们意料的是病人表现出了令人惊讶而感动的坚强与乐观。虽然病人躺在床上,但我们能看出他对于我们的到来表现出了真诚的欢迎与愉悦,病人家属的豁达与乐观也真真正正的让我们小松了一口气。由于病人身体的原因,我们第一次家访主要是围绕病人的母亲展开的。

 

 

  病人的母亲是一个七十九岁的老奶奶,一个硬朗精干的老母亲。满头的银发未减其精神,满脸的细纹也让她显得更加和蔼可亲。在和奶奶的聊天中,有一个细节令我印象深刻。当我们说到奶奶已八十高寿时,奶奶马上笑着替我们改正,说还差一个月呢,现在只有七十九,没到八十呢。可见,奶奶是一个十分乐观的人。奶奶给我们讲了很多自己年轻时的故事,场面是那么的温暖与融洽。她说,我们就像她的孙子孙女;我说,我也想要一个这样的奶奶。当我们要走时,奶奶不停挽留,还要给我们下饺子。在我们一再示意不用之后,他还硬塞给我们几个核桃才肯放我们走。

 

  今天,我们又一次来到了病人家中。

 

  “门开着呢,你们直接进来吧。”我们刚一敲门表明来意之后,就听到从屋里传来了患者的声音。

 

  此次,病人状态较佳,脸色也红润了不少。我们赶紧询问了病人近期的情况,病人聊天的兴致也较为高涨。病人与我们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谈及自己的军旅时光时,眼神中充满了军人特有的精气神。此时他的脸上找不到一点对死亡的害怕。说其他那些牺牲的战友,他不免有些惋惜与怀念;谈及自己的风光过往,他还坚持下床取出了自己的军功章。他还谈了自己年轻时征服华山、攀登峨眉的情形。曾经,他也是像我们一样满腔热血的青年。洽谈中,他不止一次地长长舒了一口气,靠在枕头上,说:“你们的精彩还在后面呢”。

 

  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自己即将告别这个精彩的世界之时,还能像他那样乐观与豁达,这是怎样一种勇气啊!让自己今生的生命,燃烧更热的火花,便是他的真实写照。再想想,我们的世界中为什么还会有人放弃自己的生命,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

 

  经历了这两次家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时我们不可控的,但我们能做的还很多。我们应做自己生命的主宰,去创造,去追求人生的理想,去实现人生的意义,做一个不愧于国、于家、于己的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