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宁养院介绍 医院简介 宁养新闻服务札记 社会反馈联系方式

社会反馈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宁养院 >> 媒体报道
【中国新闻网】宁养院:守护贫困生命最后的尊严(石家庄宁养院)
发布时间:2012-5-11

      中新社石家庄5月10日电

      作者 陈林

      雨越来越大,原本颠簸弯曲的山路渐渐变得泥泞起来。虽然车轮每一次打滑都会让车里人的心提到嗓子眼儿,但张静还是坚持进山看望她的“病人”——一群特殊的贫困癌症晚期患者,“来时跟他们约好了,如果这次不去或许下次就见不到了。”

 

      为减轻贫困癌症患者的痛苦和心理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维护生命最后的尊严,1998年,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创建了“宁养院”,一个专门为贫困癌症晚期患者提供镇痛治疗、缓解症状、心理辅导、护理指导等多方面医疗照护的关怀机构。

 

      2011年11月23日,李嘉诚基金会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宁养院揭牌成立。按统一标准,这所宁养院由2名医生、2名护士、1名司机、1名社工和1名文员共7人组成。

 

      河北医大四院院长单保恩介绍说,该院宁养院秉承“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服务理念,目前主要采取居家探访、电话随访、门诊接诊等三种方式,为周边地区低收入的晚期癌症病人免费服务。

 

      成立迄今不足半年时间,宁养院主任张静和她的同事们已行程9700多公里,辐射地区涵盖河北全境,累计收治77个贫困晚期癌症患者,而其中十多位已安详离去。

 

      日前,中新社记者连续数日跟踪采访,记录张静和她的同事们守护癌症晚期患者生命最后时刻的点滴。

 

      护士甄玉鸥在7人中最年长,已年过五旬依然每天奔波在探望病人的山路上。“每周的工作时间里,我们一半在路上,一半在探访。接触的都是被医院‘判了死刑’的患者,面对他们的痛苦与挣扎,我们的心理压力也很大。如果能让他们在最后的日子里有尊严地活着,为最后的生命增添一抹暖色,我们就知足了。”

 

      当宁养院的巡诊车刚刚驶入栾城县楼底镇段同村村口,一位已在村口等待多时的40多岁女子高兴地冲车子招手,车一停下就跑上来拉着张静进家,院内一个二手音响正播放着欢快的乐曲。听诊、量血压,询问饮食等情况后,张静鼓励她要多吃饭,同时再去免费领取一些药品。

 

     “去年9月份查出患有恶性肿瘤后感觉天塌了下来,为治病亲戚朋友的钱都借遍了还是……”她说自己曾一度失去活下去的勇气,一个月前第一次见到宁养院医务人员时还躺在床上不吃不喝。“她们免费给药还开导我,余下日子不多了,我要快乐充实度过每一天。”

 

      行唐县龙洲镇西街村一张姓村民患有多发性骨髓瘤,他是宁养院收治的一名“新病号”。已卧床多年的他面黄肌瘦,目光无神,机械回答着医生关于病情的询问,妻子则拉着甄玉鸥的手在一旁偷偷哭泣。

 

      张静告诉记者,新收治病人通常因压力大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对他们并不热情。之后会渐渐变成朋友,病人的精神状态也会好很多。“最伤心的就是看到一个又一个病人从这个世界悄然离开,没有能力挽留下来。唯一欣慰的是走时少了一些痛苦,多了一些尊严和安祥。”

 

     “闺女又来看我了!”行唐县上方乡龙洞村的盖大娘看到张静进门,一把就把她拉上了炕头。她的儿子王胜利告诉记者,是宁养院的医生们唤起了母亲重新生活的信心:他们给母亲看病,舒缓心理压力、提供止痛药品,老人从常年卧炕不起到现在可以勉强下炕。

 

     雨过天晴,夕阳西下。宁养院的医务人员结束工作返回医院。回头发现,盖大娘不知何时拄着拐棍光着脚丫站在家门口,正招手送别。汽车驶出村子时,仍依稀看到她瘦弱的身影……

 

     自李嘉诚基金会于1998年捐资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建首家宁养院以来,截至去年底全国32家宁养院从业人员约230人,服务患者总数11万人,服务总次数超过125万次。通过他们的辛勤努力,更多晚期癌症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得到了心灵慰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