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搜索
用无私的手,点燃他人生命之光--加入宁养义工
汕医宁养义工队“尊重生命”海报设计比赛
感想·随笔
[成都]叙事护理与死亡教育 (成都宁养院护师 贾艳皊)
发布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宁养院 发布时间:2022-5-15

上周二(2022年5月10日)晚上线上叙事护理督导课上,谈到对一个21岁就处于生命末期的女孩如何进行死亡教育的问题,这让我很自然想起我从事的安宁疗护。安宁疗护是如何面对人生的告别,如何开展“死亡教育”的?

 

四道人生

就像叙事护理有方向性一样,安宁疗护也有方向性。安宁疗护的方向性就是如何完成“道谢、道歉、道爱和道别”四道人生。我们不会把它作为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去执行,这样会带给患者和家属压迫感,但我们内心会有这样的方向性。比如这个21岁的女孩,我会在她母亲抱怨她不听话,不吃药的时候,试探性地问她:“你看,你妈妈说你不听话,不吃药。你是怎么理解妈妈的这句话的呢?你的妈妈为什么会这样说你呢?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如果让你在母亲节给妈妈写一张贺卡,你最想给你的妈妈写什么呢?”等等 …… 按照这个方向互动下去,她们的家庭就会在安宁疗护专业的帮助下,听到很多她们自己互动时听不到的真心话。我们试着做这些时,就是在做“四道人生”。这些说出的真心话在患者离世后,可以作为患者家人的心灵慰藉,帮她们度过哀伤期;也会成为她们与患者的精神链接,一直存在于她们的生命中。

 

提升生命意义感

记得10年前我护理的一个30多岁的患者,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天,她在微信中发了最后一句话:“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我活过!”

 

督导中有两位老师谈到她们做安宁疗护的成功经验。一个是对一位处于生命末期的科室老前辈表达对他的感谢、尊重和怀念,让这位老前辈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另一个讲述的是患者的家属听到护理人员对生命垂危的患者表达感谢的话而感动万分。这两段话的共同点是它们提升了患者的生命意义感,也让患者的家属感到安心。

 

正如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的李春老师在督导中提醒说:“这个21岁的生命,她给世界带来什么,她的贡献是什么?”在安宁疗护中,如果我们能通过叙事护理,把这个贡献发掘出来并反馈给这个处于生命末期的21岁女孩及她的家人,就会提升了这个女孩的生命意义感。同时,我们也是在做安宁疗护的“生死两相安”。

 

我们不是“死亡教育”者

从事安宁疗护十多年,我很不喜欢把“死亡教育”这个词用在患者身上。正如李春老师所说:“教育包含着一种从高到低的顺序。”如果让我们安宁疗护工作者给予患者死亡教育,我们用什么教育患者呢?从生物学上,我们了解死亡发生的过程。但从心灵层面,我们并不知道死亡是什么。我们所有对死亡的学习都只是认知死亡和为死亡做准备,而不是我们自己真正面对死亡;服务患者时,我们面对的仅仅是“他人之死”。死亡是一种个人体验。每个人的死亡都是个性化的,我们又能给予面对死亡的人什么“死亡教育”呢?我们至多可以建议患者怎么活着和怎么生活,我们还没有能力建议患者怎么死亡,倒是患者给予我们面对死亡的智慧。

 

我很认同李春老师的说法,试着问一下患者:“刚才听您说,疼得要死,您是怎么理解死亡的呢?”在临床上,我也特别喜欢抓住患者所用的关于死亡的隐喻来试探性地展开问患者,如有的患者会说:“看来我这病得的,马上就要进入 ‘土馒头’。”我可能就会试探性地问:“您说您要进入‘土馒头’,您是怎么理解进‘土馒头’这件事呢?”等等,这样会减少患者对“死亡”的防御性回避,又可以与患者一起探索死亡话题。

 

对于患者,我们是陪伴者。关于“死亡”话题,给予试探性的询问,用尊重的态度倾听,用同理的姿态回应是我们所能给予患者最好的“死亡教育”了。

 

 

备注:配图为原创。

相关阅读:
网站热门点阅:
[社工活动]姑息医学大会首开先河 社会工作服务成功亮相 (点阅数:643693)
[世界宁养日]传承大医之爱,守望夕阳之美 (点阅数:147993)
[世界宁养日]宁养日社区宣传与观影活动 (点阅数:147197)
[世界宁养日]纪念世界宁养日,“人间有情”送乡村——山西宁养院 (点阅数:123112)
[世界宁养日]生命远行 真情相伴——暨兰州宁养院宣传活动 (点阅数:120965)
[社工活动]2015年宁养社工&义工赴港交流培训团 (点阅数:120074)
[社工活动](课程及讲师)香港医院管理局进修学院 ——「宁养服务」社工人员及资深义工交流课程 (点阅数:105608)
[世界宁养日]缤纷晚霞二十年、人间有爱“宁养”情 (点阅数:81711)
[社工活动]首届『姑息治疗与临终关怀社会工作者资格培训暨继续教育』项目--第十一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 (点阅数:72473)
[世界宁养日]人间有情,宁养有爱——用温情守护每一位需要的人 (点阅数:6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