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搜索
用无私的手,点燃他人生命之光--加入宁养义工
汕医宁养义工队“尊重生命”海报设计比赛
感想·随笔
[成都]安宁疗护场域对生死相别的服务关注(成都宁养院-广西玉林市退役军人医院进修医生 杨柠)
发布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宁养院 发布时间:2023-5-10

      来华西第四医学学习安宁疗护服务期间,我在宁养院虽然没有参与过宁养居家探访服务,但参与了几次门诊诊疗活动。有几次,宁养院工作人员问我:“杨医生,您对宁养服务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诊疗过程中,很多患者家属会向我们讲述他们的亲人最后一段路多难走,多亏有宁养院提供的免费镇痛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等等。这好像是我来宁养院参与门诊活动所感受到的整体印象。

 

      我前几天在安宁疗护病房中遇到的一个患者的故事倒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她是一个晚期卵巢肿瘤患者,60多岁,躺在床上,身体很虚弱,说话声音也很小。她的爱人每天都要坐着轮椅来探望她,女儿也经常来探望她。看得出家人非常爱她。有一天她的女儿到医生办公室问:“我可以请律师到病房为母亲做财产公正吗?”作为医生,我们当然是允许的。后来才了解到这位患者是这个女儿的继母,她还有一个不争气的儿子,整天好吃懒做,在他母亲生病后,从来没有来看过她。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财产纠纷,才想到做财产公正。

 

      我是认同这种做法的。很多患者在弥留之际,浑身插满管子和各种维持生命的仪器。特别是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用上呼吸机之后,他们也只能沉默地离开这个世界,没有用语言与家属做最后的告别,应该鼓励患者在相对健康和清醒的时候,对生命尽头的重要事项作出预先的安排,包括医疗服务和财产分配。通过这样的方式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家人也可以据此遵从患者的想法陪伴他们,安然走过最后一程。这样不论是患者还是家属,都能从中获得极大的安慰和解脱。

 

      说了这个故事后,宁养院工作人员又问我:“在宁养院,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患者故事吗?”我想了一下,回答说:“好像没有。”但又补充说:“宁养院与其它不同的地方,可能是有部分家属会在患者去世后来宁养院表示感谢,或者打电话表示感谢。”

 

      我认为,毕竟患者去世后,宁养服务也就结束了。或许因为安宁疗护服务团队除了医疗护理工作外,还要参与生死相别有关的咨询服务,这种生死相别有关的很多咨询服务,有助于“生死两相安”,也才会有宁养服务的家属在患者离世后对宁养服务的感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