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搜索
用无私的手,点燃他人生命之光--加入宁养义工
汕医宁养义工队“尊重生命”海报设计比赛
感想·随笔
[成都]需要的不是教导 而是接纳 (成都宁养院-实训社工 徐琴)
发布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宁养院 发布时间:2023-5-14

      来宁养院实训2天,我近距离接触过三位患者。

 

      第一位患者是一位78岁高龄的老人,半躺着在床上,精神较好。与她交谈时,她全程都是笑着的。我当时就在想,身上哪儿哪儿都痛,还能这样和我们聊天是多么的难得。她对着我们说,她的孙子还没有结婚;看着孙儿成婚,看到婚礼的场面就好了。说着说着,脸上又露出了微笑,就好像这一切已经在她脑子里面过了一遍,仿佛她心里想的一切都在那美好的时刻当中停留。

 

      第二位患者是一位75岁的老爷爷,身材瘦小,面色发黄。和他聊天的整个氛围都很低沉,他是从2022年9月18日左右发现肺癌的,呼吸困难,说话费力,吃不下东西,大小便失禁,伴随着他的是层层症状的折磨。患者平时由他老伴照顾,长期靠吃奶粉维持基本营养需求。从患者老伴口中得知,患者年轻时是新都县宣传队的一员,能歌善舞的。当老伴这样说时,能看到患者枯黄的脸上添了抹“骄傲”。想着这些年的家,走过漫长岁月的老伴,又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孩子是残疾人)等记忆中最深刻的事,患者还是叹了一口气。社工诗颖老师问患者有没有什么特别想做的事情时,患者说:“不想,太痛苦 ......”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他被疼痛折磨得多么无力和无奈。

 

      第三位患者是一位19岁的男孩儿,因为头部的肿瘤,前面头发已没有多少,肿块在头上显得极为明显,肩膀上也有一大块肿瘤,他的上半身肩膀周围都是红黑的。这一刻我很触动的,想到我的19岁与他的19岁是截然不同的、想着他多想同其他男孩儿一样,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聊着未来,聊着对生活的喜爱。于是我尝试着从生活话题开聊,他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还教我如何学习英语 ...... 学习成绩也很好,可是在他高三那年,父亲去世,从此给他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也让他放弃了学业。其母亲曾在工地上班,现在每天没日没夜的照顾他,而这位伟大的母亲同我聊天的过程中一直是笑容满面,特别和蔼可亲。我询问着她有没有需要我们帮助的地方,告诉她我们是能帮助她的,告诉她不只是她和孩子在战斗,我们会一同陪伴着他们 ......

 

      这些癌症患者需要的是什么?被真正的爱和接受。他们不需要我们来传道,不需要我们来说哲理,他们只需要能有人真正的爱他们,并且接受他们目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