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搜索
用无私的手,点燃他人生命之光--加入宁养义工
汕医宁养义工队“尊重生命”海报设计比赛
感想·随笔
[德宏]爱在陪伴中生长 (德宏宁养院义工 甘树芳)
发布单位:德宏州人民医院宁养院 发布时间:2025-4-23

      十年前,我带着“下班做点好事”的简单想法成为宁养义工。那时的我不会想到,这段旅程会让我在他人的故事里,找到比“做好事”更珍贵的意义——那些刻进生命里的感动,早已让陪伴成为双向的治愈,让善意生长为照亮彼此的光。

 

一、掌心的温度:含蓄情感的破土而出

 

      心灵深处的一次触动,是傣族老大爹的手掌。

 

      初次探访时,他还能扶着门框慢慢走,说话总是轻轻的。后来他坐上了轮椅,我临走时拍了拍他的肩:“下次再来看您。”他忽然抓住我的手,贴在自己脸上,带着傣族口音说:“甘医生,你一定要来啊。”

 

      在我的认知里,老一辈傣族同胞很少直白表达情感。这份突然的依赖让我鼻尖发酸——原来在病痛的孤独里,我们以为普通的“陪伴”,对他们来说是触手可及的温暖,是黑暗中最珍贵的星光

 

二、疫情中的眼泪:跨越距离的双向牵挂

 

      疫情最严峻时,我因援瑞离开芒市一个多月。再见到那位总说“等你来就想多聊聊天”的阿姨时,她已衰弱到需要两人搀扶。

 

      她望着我,颤抖着喊出“小甘”,瞬间红了眼眶:“以为见不到你了……”

 

      那一刻我忽然懂得,我们从来不是单向的给予者。当我们在记挂患者的病情时,他们也在无数个日夜盼着熟悉的敲门声。陪伴不是单行道,而是你望向我时,我眼里也盛着你的期待——这是跨越病痛与距离的双向守望。

 

三、质疑中的答案:善意本就无需解释

 

      你们图什么呢?”北方患者家属的质问曾让我一时语塞。

 

      直到后来,我们风雨无阻地探访,听患者重复讲同一个故事,帮家属分担照顾的疲惫。当患者离世前握着我们的手说“谢谢”,当家属红着眼眶塞来自家种的红枣,我们终于明白:善意从不需要“图什么”。我们图的,是用微小的举动让绝望的人知道“有人在乎”,是让生命在困境中感受到“不孤单”的重量——这是比任何回报都珍贵的心灵应答。

 

四、被需要的力量:十年沉淀的初心回响

 

      十年里,有过疲惫,有过困惑。但傣族老大爹掌心的温度、疫情中那滴眼泪、北方家属的信任,早已成为我坚持的理由。

 

      原来,真正的温暖不是施舍,而是生命对生命的拥抱。当我们蹲在床边为患者修剪指甲,当我们握着老人的手听他回忆往事,当我们七手八脚为患者洗澡时,收获的不是“做好事”的成就感,而是被需要的幸福——这种幸福,让我们在风雨中看见彩虹,在寒冬里听见春天。

 

      现在想来,只要我们的服务能为患者减轻一点痛苦,给他们送去一点慰藉,给他们带去一点开心,就是我坚持做义工到现在,并且会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

 

      感谢宁养院的平台,让爱有了传递的纽带;感谢每一位患者,让我们在付出中读懂善意的真谛。未来,愿我们继续用脚步丈量温暖,用真心守护希望——因为每一次探访,都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点亮,而爱,就在这样的点亮中,生生不息,永远生长。

 

笔者(右)日常探访中倾听患者讲述傣族经文的意义

相关阅读:
网站热门点阅:
[社工活动]姑息医学大会首开先河 社会工作服务成功亮相 (点阅数:719791)
[世界宁养日]宁养日社区宣传与观影活动 (点阅数:180359)
[世界宁养日]传承大医之爱,守望夕阳之美 (点阅数:174695)
[世界宁养日]纪念世界宁养日,“人间有情”送乡村——山西宁养院 (点阅数:149642)
[世界宁养日]生命远行 真情相伴——暨兰州宁养院宣传活动 (点阅数:146565)
[社工活动]2015年宁养社工&义工赴港交流培训团 (点阅数:128883)
[社工活动](课程及讲师)香港医院管理局进修学院 ——「宁养服务」社工人员及资深义工交流课程 (点阅数:117974)
[世界宁养日]缤纷晚霞二十年、人间有爱“宁养”情 (点阅数:100554)
[世界宁养日]人间有情,宁养有爱——用温情守护每一位需要的人 (点阅数:96021)
[世界宁养日]享受无痛的人生是每个人的权利 (点阅数:8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