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温暖传递,成长相伴 (湛江宁养院义工 程韦坚)
发布单位: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宁养院
发布时间:2025-5-7
加入宁养义工服务队后,在队伍的介绍下,我选择在课余时间来参加宁养义工门诊服务,以电话慰问的方式为患者提供帮助。这段经历让我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人生感悟。
虽然经过了一系列的义工培训,但初次拨打患者电话时,我的内心满是忐忑,担心自己的话语不够专业,无法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帮助。但当电话拨通,听到那头传来患者的声音,使命感瞬间驱散了我的紧张。我询问了患者近期身体情况,运用有限的知识回应了他们关于居家护理的相关问题,看似简单的任务,却需要十足的耐心与细心,也加强了我平时要多多向老师们学习居家护理知识的学习态度,也明白为何“作为义工,除了有爱心,也要有能力”这句话。
有一次我致电一位身体虚弱的阿伯,电话接通后,我先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随后关切地询问他的身体状况。阿伯的声音有些虚弱但还是很热情地回应着我。他说身体偶尔还是感到不适,我一边认真倾听,感受到他的需求,给与同理,肯定他一直以来的坚强和勇敢。关于阿伯提出的疼痛和护理问题,电话结束后,我转述给了宁养院的老师来跟踪他的需求,为其提供帮助。在交流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他对康复的渴望和对我的信任。当通话结束,阿伯对我说:“谢谢你们关心,感觉心里踏实多了”,那一刻,我真切地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在电话慰问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不少挑战。有些患者因为长期受病痛折磨,情绪低落,在电话里话语很少,甚至有些抵触。记得有一位阿姨,当我询问她身体状况时,她只是简单地回应着,语气中满是疲惫与无奈。我没有着急询问病情,而是先和她拉起了家常,耐心倾听她的烦恼。慢慢地,阿姨打开了话匣子,倾诉着患病以来生活的不便和内心的压力。我静静地听着,适时给予安慰和鼓励。在我们的交流中,阿姨的情绪逐渐好转,最后对我们的服务表达了感谢。
门诊服务电话慰问这段经历,让我成长了许多。它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让我学会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与关怀。每一次与患者的通话,都是一次温暖的传递;每一次为患者答疑解惑,都是一次自我价值的提升。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能继续以这种方式,为更多患者送去温暖与力量。

笔者在进行电话慰问
相关阅读:
网站热门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