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死亡并非终点——《寻梦环游记》观后感(成都宁养院-四川大学本科实习生 陈竹林)
发布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宁养院
发布时间:2023-9-19
来宁养院实习,有一个很有趣的作业,就是看电影写心得。我选择看的电影是《寻梦环游记》。
我们总是很忌讳谈论“死亡”这个词语,它似乎只能蕴含着消逝、黑暗和恐惧,因此常常用“逝世”“离去”“不在了”等一系列词语去形容,试图去减轻甚至规避死亡二字带给自己心灵上的震颤。但电影《寻梦环游记》却打破了以往人们对于死亡暗黑色调的固有观念,大胆使用色彩斑斓的画面,载歌载舞的场景,构造出了一个温暖华丽的亡灵世界。在那里,死亡不再是生命的终止,爱可使生命永保鲜活,亡灵世界与现实世界,通过爱与记忆的桥梁相通。死亡不再是诀别,爱可使生命延续,是再一次的新生。那些远去的亲人,通过死亡再次相聚。
电影中的故事使我想起这样一个观点:“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当生命流逝,心脏不再跳动,这是生理意义上的死亡;举办葬礼,一切归于尘土,这是社会意义上的死亡;当世间无人再记得你,曾经存在的痕迹被一一抹去时,才是真正的死亡!”这是在告诉我们,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在《寻梦环游记》中,主人翁皮克斯用天马行空的想象,改变了人们对死亡固有的观念,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童话般的幽灵世界。他用直面死亡的幽默诙谐,告诉人们: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影片用大量明丽的色彩、温暖的烛火、温情的音乐,驱散了传统意义里死亡所带给人们的冰冷感受,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长灯如昼,烟火人间”的狂欢景象,让观众耳目一新。
在多数人眼中,死亡是一件痛苦和悲伤的事,所以鲜有人主动去触碰,但告别与死亡本就是每个人的人生必修课。导演李·昂克里奇表示:“死亡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人们总是忽视它的存在,不敢相信。但有一点很明确,就是我们都要面对它、经历它。这个既残酷又很有力量的现实,我很自豪我们从来没有隐藏过它”。《寻梦环游记》给了人们直面死亡的勇气,而中国也曾对死亡表示过“死生命也,其有夜旦”的东方释然。对比西方面对死亡时的坦然与勇敢,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中的一座奈何桥、一碗孟婆汤,更是对死亡的潇洒释然,对死亡有所敬畏,亦是极致浪漫。
“在爱的记忆消失之前,请记住我”,影片的主题告诉我们: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这世间曾有过我的痕迹,有我所爱亦爱我之人,便是生命真正的意义。在宁养院家访过程中,我也深深体会到家人对患者王爷爷的爱与照护,我不知道王爷爷怎么想,但我感到王爷爷会一直活在家人的记忆里。

笔者在宁养院阅读关于在电影探讨安宁疗护的书本时选择了电影《寻梦环游记》作为了解死亡的媒介 (左)/笔者在出发家访前留影 (右)
文:陈竹林/编辑:贾艳皊
相关阅读:
网站热门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