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在生死之门叩问医学的本真 (西安宁养院-转科医生 梁靖雯)
发布单位:陕西省人民医院宁养院
发布时间:2025-11-13
轮转的第一天,我踏入宁养院的大门,便感受到一种异于寻常医院的静谧。这里没有急诊科的喧嚣,没有手术室的紧迫,甚至没有普通病房里那种对“康复出院”的殷切期盼。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取代了刺鼻的消毒水味道;墙壁被刷成温暖的米黄色,仿佛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宁养院本是我轮转安排中短暂的一周,我最初将其视为一次“休息调整”的机会,毕竟,这里不像急诊科那样需要高强度工作,也不像外科那样需要精湛的手术技巧。然而,短短一周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浅薄与无知,这是我医者之路上最重要的一堂人文课,一次对医学本质的深度叩问,一场关乎生命意义的心灵朝圣。
在读书期间,我们被反复灌输一个理念:医生的使命是治愈疾病,挽救生命。我们学习掌握各种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所有这一切都指向一个明确的目标——战胜疾病。然而,在宁养院,我面对的是一群无法被“治愈”的患者,他们的生命正在走向终点。在这里,我第一次直面医学的局限性。随后,在跟随宁养院的老师去患者家中探视的过程中,我目睹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医学的干预,关注的焦点聚焦在患者有限生命里的生活质量、心理舒适和尊严保持。当治愈不再可能,关怀就成为医学的全部。医学的目标从“抗击疾病”转向了“关怀全人”——关注患者的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各个层面的需求。
在传统医疗环境中,死亡常常被看作医学的失败,是讳莫如深的话题。而在宁养院,死亡被平静而勇敢地讨论着。那不是放弃,而是一种深刻的接纳与完成。这让我想起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在宁养院,这句话获得了最真实的诠释。这一周,我学到的不是新的诊疗技术,而是如何成为更完整的医生。我学会了倾听的艺术——不只是听症状,更是听故事,听恐惧,听未了的心愿。我懂得了沟通的智慧——如何与患者及家属讨论那个最难的话题,既不剥夺希望,也不回避现实。这些能力在追求效率的现代医疗体系中常常被忽视,却是医者最重要的素养。

笔者(穿绿色马甲)在探访患者
相关阅读:
网站热门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