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 去行,而知!(哈尔滨宁养院义工 刘炜)
发布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宁养院
发布时间:2023-6-20
“我们未必能做什么,他们也未必需要什么。”这是这次出诊结束之后社工刘伟老师告诉我们义工三个人的话。我深以为然。我感悟到:“当疾病进入晚期,当自己的世界被局限在那一间房中,甚至仅仅在哪一张床上,我痛苦到甚至对窗外的景色都能让我犯呕,我只能侧躺背对着射入床上的阳光,想面对着陪伴和照顾我的那个人经常进出的门。那时,也许死亡对我来说才是解脱。但,想想我走后就是陪伴了我一生的老伴,想想我孝顺温柔的儿子和儿媳,还有我活泼开朗的孙孙。所以,我得活着!”死亡对患者来说是无法面对,不能释怀的名词,《心经》里面写到心无挂碍,无有恐怖!因为我们有所挂碍,所以面对死亡,我们都有胆怯!
这是今天我们与宁养院社工老师家访病人后的感受。老太太乳腺癌治愈之后,又罹患白血病。在出诊的车上,老师说老太太因过于痛苦,抑郁难过,甚至想到死亡是不是更好一些,面对家人对她的盼望,她放弃了。我想只有爱才能站在生命的彼岸,向着死亡招手。
穿上宁养义工马甲,收拾妥当,老爷爷给我们开了门——深绿色的背心,折到了黑色的运动裤里面,拖鞋红袜,不算太棕的肤色顶着大多白了的头发。这是一室一厅一卫的房子,厨房和客厅挨着,中间隔了门,进门的头顶就是放杂物的柜子,厨房在后面,前面的客厅放了一张床,右边靠近卫生间的地方斜放了一张折叠床,家里很热,很闷,后来才知道是害怕老伴感冒才关的窗。我觉得很符合我对晚期患者家中的想象——杂乱,家里有很多的桌子,放满了不知名的药,水杯或者是其他的。右转就进到了老太太的卧室,挂在墙上电视,快掉色的带镜衣柜,堆满药品的床头柜,依旧很拥挤。窗外一座桥,车水马龙,这座城市正处于鼎盛的时——生机勃勃,阳光斜照到床上,老太太背对着窗,蜷缩着,薄被子就盖到了胸部。
苍白的脸,头顶没有完全白的头发。老太太说她热,浑身冒汗;她又说她很冷,但这是20多摄氏度的房间里;她说她很疼,疼到了骨头里;她说她胃不好,慢性萎缩性胃炎;她舌头坏了,布满溃疡,等等。我的心再一次次的镇痛。
患病,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几年前,这个才退休的老太太人还没有褪去脸上的干练,岁月滋润出的慈祥刚爬上眉角。她与老伴曾站在台湾,在东海之滨,倾诉着相濡一生的甜蜜。门框上夹着的照片上,她穿着蓝色上衣,白色裤子,扶在岸边,眼神中满是希望与满意,也许是光荣退休,子女家庭幸福。这是一种完成了自然交给的任务的骄傲。然而,几年之后,她蜷缩在床上,哽咽地说着自己的痛苦。患病,让一个人从向生到望死!这是一种什么表现——喝的水不能太冰也不能太烫,喝水的时候不再是用吸管将就嘴,而是用嘴巴来寻找吸管。当她用手摸索着寻找另一位义工同学的手时候,我对虚弱有了更深的感触--那种活着也仅仅是单纯的活着,我的心又一次被触动。
她对我们说着要经常锻炼,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其他的都不是重要,她对老师说:“ 感谢您来看我,和我说了那麽多,让我这个离终点不远的人又看到了希望和勇气。真心祝福刘医生您一生平安.吉祥如意!”她学着社工老师的话,对自己道歉、对别人说对不起、谢谢家人!她学着信徒、向佛祖祷告……此刻她的眼中充满了泪花,是感激,是内疚,是不舍等等,我想面对死亡的人,也许就是这样吧!
第一次随着社工老师出诊,我对死亡与活着有了更深的触动,我们正当青春,更加要爱护好自己,爱护好健康。佛经说生死: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故我们也要在生死轮回的界限中不断明白自己的内心最真实的东西,不断完善自己的价值。而这次的志愿活动,也就是如此。
我们未必能做什么,他们也未必需要什么。但我们也能做什么,他们也需要什么。所以,我们才能做点些什么完成那生与死的对话。
义工居家探访 (作者,右)
相关阅读:
网站热门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