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从《寻梦环游记》看死亡意象 (成都宁养院-四川大学本科实习生 陈星羽)
发布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宁养院
发布时间:2023-9-14
“一个人的一生会死两次,一次是生命的终结,一次是所有痕迹的消失”,人们往往恐惧生理性的死亡,害怕感受到死亡时的痛苦,离去时的悲伤,却很少思考死亡之后世界有关于自己的痕迹是否也在逐渐风化散去……
这部电影以动画的形式,讲述了爱、梦想与死亡。热爱音乐的小主人公米格尔在一年一度的亡灵节,意外穿越到了亡灵国度之中,在这场奇幻的旅途中,米格尔发现有一个叫猪皮哥的灵魂因为在现实世界已无人再记得他,最终在一个破旧的吊床中,伴着歌声,在属于自己的落寞与孤独之中从亡灵之地消失,没人知道去哪了,但只要有人记得,他们就安安稳稳存在于亡灵的世界里。
记得小时候,听大人们说起有谁去世了,并不觉得有多恐怖,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死亡了解的愈多,当我开始对死亡有所思考时,一股未明的黑暗随之将自己笼罩。我害怕自己面临死亡,更害怕自己最亲近的人离我而去,无法想象失去他们的生活。自己也参加过家中亲戚的葬礼,表面上他们虽未显露出痛苦之色,但是总有那么一刻,会放声大哭,宣泄自己的悲伤。之后一段时间,谈及时,眼眶中总会有眼泪花和难以察觉的苦寂。
但《寻梦环游记》告诉我们,也许死亡并非像我们传统认知中的那样,黑暗冰冷,而是可以有一块儿地方,那里有明亮的色彩,温暖的烛火,欢快的音乐,是一种“长灯如昼,烟火人间”的繁华之境。在我看来,其实这个地方,便是我们内心深处为去世至亲所保留的“心房”。
在姑息科实习的这几天,看见了许许多多身患绝症的人,来到宁养院,再看这部电影,和之前第一次看,感受大有不同。我想,之所以开展安宁疗护,就是希望我们最珍爱的、最重要的人,能在没有痛苦,在安心放心的情境下,有尊严地离去。
随着越来越多的影片、线下活动、社区讲座、学校教育等开展有关死亡话题的讨论,人们对死亡的认识逐步提高,对安宁疗护的认识不断提高,希望我们可以更加坦然地享受生命,面对死亡。正如作家树上春树所写“死并非生的对立面,死是生的一部分,只要有人记住你,你就还活着”。

笔者在宁养院门前留影
文:陈星羽/编辑:贾艳皊
相关阅读:
网站热门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