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沟通与陪伴-通往心灵的桥梁 (成都宁养院-2024年春四川省护理学会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学员 杨红)
发布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宁养院
发布时间:2024-4-2
春暖花开、繁花似锦的4月,迎着徐徐而来的春风,开启了我的第二次宁养家访之路。
今天第一位家访的主人翁是一位慈祥的阿姨,阿姨的女儿怕我们无法找见小区,早早地在路边等待着我们,引领着我们走入阿姨的房间,阿姨热情地打着招呼。阿姨精神状态还可以,但就是身体瘦弱,“阿姨刚吃止痛药的时候,不良反应大,觉多,恶心,服药的头二天都没下过床。”叔叔坐在沙发上给我们交谈着阿姨的情况,言语中满是对于阿姨的心疼,“现在好多了,没有原来那么多觉了,也不怎么恶心了,精神也好很多了,现在就想多吃点东西,多长点肉、胖点,但就是吃不下鸡蛋+牛奶。”
阿姨在旁补充着叔叔的话,因身体原因,阿姨声音嘶哑,说话声小,但这丝毫不影响阿姨乐观的心态,但是在化疗那段的痛苦经历中因为强迫着自己进食补充营养,慢慢地产生了对于鸡蛋牛奶的抵抗心理,而这二者恰恰又是重要营养来源之一,而营养粉,阿姨也因为觉得“咸”而难以下咽,在宁养院社工刘诗颖老师细细沟通、解释下,给予阿姨宣教营养粉对于身体的重要性,慢慢疏导着阿姨的抵抗情绪,试着接纳营养粉的存在,阿姨终于答应我们说,一周坚持至少吃一袋营养粉,听到这话,不只我们高兴,叔叔与阿姨的女儿更是长舒一口气,这座压在他们心口的大山,终于挪子一步,得了个喘息的空间。
离别了阿姨一家,我们来到了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爷爷的家中,在家门口,爷爷的女儿告诉我们,说爷爷抗拒吃止痛药,上周领回来的药,到现在都没吃过,爷爷因身体疾病原因,现在处于长期卧床的状态,因为爷爷自己了解了许多关于疾病的知识与止痛药治标不治本的原因,拒绝吃药,“这药吃了没用,只止痛,又不治病,就只管这么几个小时,有什么用嘛,我就想没这么痛,就想可以站起来,生活可以自理就行了。”爷爷几次提到此话题,刘老师并没有一味地反驳爷爷的语言与想法,只是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一些服用止痛药成功恢复生活自理的病人情况,现身说法,给予爷爷心理的安慰与疏导,引导着爷爷诉说着他的想法与理解,开导着爷爷的心结。
刘老师时刻通过非语言的交流,握着爷爷的手,表达着自己的陪伴,慢慢引导着介绍止痛药的使用与好处,沟通着双方对于止痛药的看法,让爷爷试着接受它的存在,“我们想要不痛,想生活自理,站起来,慢慢去针灸治疗,这些前提是要不痛,你才敢动,动起来才会有下一步,爷爷,你说对吧。”听着刘老师的劝导,爷爷豁然开朗,表示自己进到了误区,并告诉我们,后面一定会按时、规律地吃药,离别时。爷爷依依不舍地向我们挥手告别,家属欣慰地道着谢:“谢谢老师们辛苦地到来,给予了我爸的开导与陪伴,真的非常感谢你们的到来了,这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与支持,谢谢!”
此次家访之行,虽然只是沟通与陪伴这件渺小事件,但它带来的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治疗,而是患者与家属心理的慰藉与期盼,可以给予着他们更多新的支持与信心,有时,爱的陪伴与沟通往往更胜于单纯的药物治疗,可以给予患者与家属心灵的平静与安宁!
学员观摩宁养院社工与患者沟通 (笔者,左二)
笔者来自成都双楠医院。
相关阅读:
网站热门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