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时间有多少个十年
十个年头就在弹指一挥间
还没有来得及外面去看看
不知不觉快走到人生终点
......
凄美的歌声从不远处的广场传入耳边,脑海浮现出那个面容姣好时常挂着笑容的她。
她得病十年,离开这个世界时四十出头。
遇见她,在宁养院,漂亮的眼睛,和善的脸庞,好奇心促使我与她交谈起来,慢慢我了解了她的故事:她与乳腺癌抗争十年,在这漫长的十年里,她每天都在病情随时可能复发和扩散的担忧中度过。终于,2021年下半年,一张肺转移和全身多处骨转移的报告,让她的担忧变成了现实,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在确诊书摆在面前的那一刻,她还是难以控制情绪,泪如泉涌,感叹自己波折的一生,并陷入深深的迷茫、无助和绝望中。
当我发微信要去家里看她时,她很开心,跟我说,她的小屋已经很久没有外人来过,很期待我们的探访。我们到达时,她热情邀请大家走进她家,告诉我们,知道宁养院要探访,她盯着门口的方向已经站了好一会。我环顾四周,房间虽然狭小简陋,但室内整洁有序,客厅里摆放着一张三人位沙发,不远处有一个小巧的鱼缸,几条鱼自由自在地游动,它们并未察觉到主人正饱受病痛的折磨。在沙发上落座后,她开始向我们诉说患病以来的种种经历。
“初患病时,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每天都在痛苦中度过,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两个女儿还年幼,而三十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华,我还有许多未经历和未完成的事,真的不甘心就这样被命运击倒。”
在无数次各种治疗中,她艰难度过了十个春秋。随着病情发展,人愈发憔悴,昔日朋友仿佛生怕被传染一样远离了她,连微信也被拉黑、删除。面对人情的淡薄,她除了无奈苦笑,便是感叹世态炎凉。

每天清晨,丈夫会提前为她做好中午的饭菜,然后去离家不远的工厂打工,晚上下班,又急匆匆回家,做晚餐,打扫家务。止痛药虽缓解了疼痛,却也出现了便秘的副作用。于是,丈夫又肩负起为她清理大便的重任。每到夜深,一切家务才算安排妥当。次日,太阳升起,又开始忙碌,如此周而复始。
曾经,她为这个家庭努力付出,除了上班,孩子照料以及种种家务都不在话下。虽然辛苦却乐在其中,可如今,因为疾病她只能躺在床上,望着忙前忙后疲惫不堪的丈夫,心中的无用感和对家人的愧疚使她陷入痛苦。她认为生活没有任何意义,甚至活着都成了一种负担。她渴望找回生命的意义,可现实的残酷又使她陷入绝望。在挣扎前行的路上,丈夫和孩子是她坚持下去的动力,他们的关爱和陪伴,使她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她接受宁养服务后,从止痛、舒适护理,到社会心理关怀,我们开始全方位关注她的需求。随着服务的深入,她的眉头逐渐舒展,与我们交谈时笑容也多了起来,但说到两个懂事的女儿,也会在欣慰中面露愁容,因为治疗,家中所有的积蓄都已用光,孩子们不仅因为100多元的车费阻挡了假期回家的脚步,读书的学费更是难以为继,她认为是自己害得整个家庭都拮据,希望能早日解脱,不要再拖累家庭。
了解了更多情况后,我链接了社会资源,众多爱心人士援手相助,筹得近三万元的学费及生活费,当她拿到这笔钱时,十分感动,感激地说社会并非充斥着黑暗,宁养服务就是那束照亮黑暗的光。
在之后的日子里,宁养义工从按摩、剪指甲、理发、煲汤等生活照料,到冥想音乐疗愈、生日的惊喜策划等,使她身心得到彻底放松,内心的恐惧和焦虑也慢慢消散,她的家里有了人气,也时常会传出爽朗的笑声,她常常翘首以盼,期待着“红马甲”的到来。
身心渐渐平静后,她开始为不多的人生制定计划,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家人留下些什么。于是,在我的建议和义工刘运香的协助下,她决定给女儿和丈夫写信留做纪念 ;信中,她分享了自己对抗病魔的经历和感悟,表达着对家人的感谢、眷念和叮嘱。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义工一天一天地陪伴,她开始享受这种有人爱有人陪伴有人聊天的生活,也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可随着病情的进展,她越来越嗜睡,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会说些他人无法理解的呓语。担忧的我,在一个下午与义工一同探访,望着沉睡中的她,心中感到不安,于是,轻轻抚摸着她冰凉的手,感受着她微弱的脉搏,并轻声呼唤着她的名字:“小兰,我来看你了,你能听到我说话吗?”我期盼着,紧紧凝视着她的眼睛。
片刻,她双眸微微睁开,流露出了不舍却又释然的眼神,轻声说道:“你来了,我还以为见不到你了,谢谢你一直以来的帮助,扶持我们一家,尤其是我两个女儿。我要走了,在离去前,我想对你说声谢谢......”我轻摇着头,握着她的手:“小兰,不用你谢我,咱们总有再次相见的时候,到那时,你一定要记得我,你还有什么事放不下的么?有没有要对你丈夫和女儿们说的话?”她看着我并紧握着我的手说:“没有了,都已说过,自从认识你们,我是幸福的,没有不放心的,我想再对你和义工们说声谢谢。”
此刻,我渐渐感到她紧握的手又慢慢放松,眼神迷离,我的心,刹那间像从刀尖滑过样的痛,已能感觉到她在现实与另一个世界之间徘徊。在宁养团队的陪伴与疏导下,她放下忧郁,洞悉了生命的真谛,从容面对死亡。今日,她握住我的手并坦言:“终于了无牵挂。”年仅四十出头的她,三天后生命就此画上句号。

她离去后,她的丈夫来到宁养院,代表他们一家向我们表达由衷的谢意。我拿出了之前给小兰“布置的作业”—几封写给她丈夫和女儿的信,当他看到这些信时,这个一向坚强的男人沉默了。他感慨地说:“我竟然都不知道她有写这些信,虽然她走了,但感觉仍在我身边,她最后是平静的,也是幸福的,有我们家人的陪伴,有你们给予的温暖......”
这些信件,如同小兰的化身,继续陪伴着她的家人,给他们带来生命的温暖和力量。而她的人生,就像是一首凄美的歌,歌声中充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人的深深眷恋。
她的离去,如同秋日的落叶,悄然飘落,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生命的脆弱与珍贵,在这一刻也变得格外真切,那些与她共度的时光,也如同天上璀璨的星辰,点亮了我生命的夜空。如今,虽生离死别已成现实,但她留给我的那份感动与思念,却永远镌刻在我的心间。
文/宁养院社工 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