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场爱与勇气的相遇 (成都宁养院-中华护理学会安宁疗护专科护理学员 白萌)
发布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宁养院
发布时间:2025-5-24
五月的周五清晨,刚经历夜雨的城市被洗得透亮。空气里浮动着湿润的草木香,清凉的微风裹挟着烟火气息扑面而来,我们安宁疗护专科护理学员与宁养工作人员一同,家访了一位患者。
初遇
该患者住在成都一条充满生活质感的街道上。家访时,在小区门口的问询声里,一位鬓角微白却步态稳健的叔叔主动迎上来:"我就是......" 他声音带着患者少见的清朗,满头乌发间零星的银丝,在晨光里泛着温和的光。这与我们想象中 "虚弱乏力、被疾病消磨生机" 的肺癌患者形象截然不同。
宁养院老师家访的开场白自然而亲切,叔叔的故事便在一言一语的对话中展开。十三年前单位倒闭的困境、为儿子卖掉房子的抉择、在传达室工作时对烟火人间的眷恋,每个片段都带着生命的丰富。
倾听
"您知道自己的病情吗?" 贾老师的问题像一片投入湖心的石子,轻轻荡开生命叙事的涟漪。叔叔的回答平静得令人意外:"三年前查出来时,我自己查资料、问的医生,目前服用药物,症状不怎么明显,还能在这上班挣钱。"他掏出手机,翻出一个咳嗽出的肉团样的照片给我们看,语气里带着几分久病成医的从容。当谈到对死亡的看法,他说:"人的死亡,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目光投向窗外斑驳的树影,仿佛在凝视生命的另一种维度。叔叔坦言,生病后曾想寻短见。宁养院老师问:“那是怎么想开的呢?”叔叔说:“想到寻短见后,孩子不好看,要为孩子着想。另外,还想看孙女长大。我们这些人都是为了孩子(活着)。”
温情
阿姨(患者的爱人)适时递来温水和药片的场景,让对话泛起温暖的涟漪。看着叔叔仰头服药时,阿姨下意识整理他衣领的动作,宁养工作人员笑着说:"这是打着灯笼才找到的缘分吧?" 叔叔的眼角笑出深深的皱纹:"生病后,她把我照顾得好,我心里都明白。" 宁养院老师意味深长的说:"这份明白要说出来,就像往情感银行里存钱。" 叔叔点头说:“我常说,是她照顾我照顾得好。”叔叔对疾病有种淡然,对痛苦有种恐惧,担心自己以后会痛死。当告知他宁养院会提供他需要的镇痛药物很好镇痛时,叔叔内心多了一份释然。
家访是什么?是谈话中的故事重塑,是疾病中的一种社会联结。

笔者家访途中
笔者来自浙江医院。
审阅:贾艳皊
相关阅读:
网站热门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