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与你同在(武汉宁养义工 熊晓涛)
发布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宁养院
发布时间:2011-9-10
“如果有一个地方,可以了却遗憾,生死两相安,可以诉愿,可以安居,可以重拾生命的尊严,可以珍惜最后的时光,那是我们的期盼,那是病人的夙愿...…”
这是一首在宁养院中广为熟悉和流传的小诗,这首小诗其实更是李嘉诚『人间有情』宁养疗护理念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义工,我对这句话有着更真切的体会和感悟。
参加义工也有一定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接触了不少的病人,他们在面对死亡时其态度也不尽相同,有的人比较乐观、能够坦然地接受现实,不过也有的人表现出焦虑和悲观,但是不管怎样,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每个病人对死亡都表现出或多或少的恐惧,对自己人生也存在不少的遗憾。对这些即将逝去的生命而言,心理上的负担往往比躯体上的痛苦更加沉重、更加难以承受。很多患者也正是因为心理压力过大,缩短了自己的生命期限。因此我觉得在过程中除了给予镇痛治疗外,帮助患者舒缓心理的压力,排解内心的哀愁,真切地陪伴,让他们感受人间的温暖显得尤为重要。
只是在做这些事时其实并不容易。首先,患者愿不愿意接纳我们是一个问题;其次,患者愿不愿意把内心的苦闷向我们倾诉也是一个问题;再者,听到患者的倾诉后,我们能不能有效而恰当的开导更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做义工过程中并不是每个患者都愿意接纳我们,这其中原因很多,除了病人本身不愿意被打扰外,还有些原因是病人对我们义工是做什么的还不是很了解,因此没办法做到信任,我记得我曾经遇见过一个患者,第一次打电话时被拒绝了,第二次还是被拒绝了,直到第三次她才答应我们可以去探访她,但是地点是不要去她家,而是去她们家附近的一个广场。这对一个义工来说,难免会产生挫败感,当时不是很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后来通过了解和仔细总结才发现,病人原来是由于不想让自己的孙儿知道她患癌症,不想伤害孙儿的心灵。了解情况后,我们针对病人的心理,做出了适当的调整,答应了病人的请求,通过几次接触后病人不仅很愿意与我们交流,还邀请我们到她家里陪伴她。而这一切的变化正是由于我们充分尊重病人、真诚地陪伴、认真地聆听,无所欲无所求的付出,才得到了病人的信任和认可。
也许这是一种无偿的付出,但是付出本身其实也是一种收获。我觉得做义工除了给我很多与患者交流的机会外,同时也给予了我与自己交流的机会,每一次开导病人其实更多的也是对自己内心的反思。每一次陪伴患者时,我都会在心里问自己,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办?是坚持还是放弃,是接受还是抵触,是奋勇迎接挑战还是索性直接放弃?这样的自问不仅可以很好的设身处地的体味病人的心情、更好地与他们沟通,还能让我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的生命。
生命本来就是这世上最宝贵和最奇妙的东西,每个人的心里也珍藏着许多属于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不管是开心的或是忧伤的早已在心里留下烙印,凝成了心中永恒的记忆。当生命即将走向终结时,那些亘古的记忆就会如一个个跳跃的灵魂不停地闪现在我们的眼前。成功的我们自然感到欣慰,失败的或者是遗憾的也会成为心中那挥之不去的心结,给人生留下些许的遗憾。因此,帮患者了却遗憾,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难题。其实,好多患者遗憾的原因也许很简单:有的是因为曾经想做某件事没能做成而遗憾,有的是曾经想去某个地方没能去而感到遗憾,有的是对亲人的不舍、因为不能继续与之陪伴而感到遗憾,还有的是因为一家人聚少离多、没能照一张全家福而感到遗憾…
作为义工的我们要做的其实很简单:伸出一双温暖的手抚慰他们孤寂的的心灵,怀揣一颗诚挚的心聆听他们内心的呼唤。用尊重筑起沟通的桥梁,用关怀凝聚人间的真情,用爱心重塑生命的希望。
抚慰流逝的生命,守在日落的那一边,暮色的生命,我们与你同在!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宁养义工 熊晓涛 文)
(作者为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08级在校学生)
相关阅读:
网站热门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