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对象病人陈阿婆是一个寻常的普通人,年纪大,不太识字,家庭收入状况较差,思想观念保守传统。在做旅行笔记的时候此类服务对象的特点往往是:参与度低,领悟力较弱,不信任、逃避。
而像病人陈阿婆这样的人是在服务人群中往往具有很大的代表性的。那么该如何做好一份旅行笔记呢?以此案例为例,我们做了如下计划和努力:
1、详细了解陈阿婆的病例,获取相关信息,如病情状况、家庭结构图等
2、通过送见面礼,不过分的拘谨和客套获得陈阿婆及其家属的好感,建立较可靠的信任关系。
3、迅速理清陈阿婆的家庭关系,人际交往互动状况。寻求可依靠资源。
4、在了解到陈阿婆最大的心结是:顾虑死后其房产安排所可能引起的家庭纠纷。我们做了耐心的了解,并简单的提出见解和引导,但基于专业态度我们没有作出任何实质性干涉。
此份旅行笔记因为陈阿婆不太识字,不愿配合及其家属由于工作忙碌参与性不强的原因完成起来相当困难。对此我们打算采取的策略如下:
1、通过制作家庭相片册、拍照等形式启发病人进行人生回顾再在其中寻求我们所需的线索
2、做一次简单的视频记录,留下影音资料
3、由我们做简单的手工并购买小礼物送给陈阿婆的同时尽量让她参与到其中
4、部分旅行笔记的内容由其口述、我们代为填写。
参与义工: 广西民族大学 黎波、李慧、严媛 李红娟 韦梦霏 。2011年9月。
【附家访小记】:
第一次家访 2011年4月17号
这次是陈阿婆的孙子,我们的直接联系人梁嘉宙接的我们。陈阿婆的家在北际南路的杂乱的小巷里,周围是计划经济时代的老厂区。气氛破败、并且治安不好。
第一次见面,按照礼节给阿婆买了个西瓜做见面礼。第一次聊天双方显得比较拘谨,阿婆讲的是南宁白话,我不会,幸而会讲南宁白话的李慧在场,所以聊天主要由她主持。
经验:
1、第一次交流中,病人防范心教重,言行显得相当拘谨,所以谈话的重点要以自我介绍,拉家常为主,适当询问病情,争取获得病人的信任。从其家属得知病人的爱好:喜欢照相,喜欢看天气预报,喜欢种菜。将此作为突破点后,聊天过程收效明显。
2、了解病人家庭情况(家庭结构、人际关系、历史等)并利用好家属资源。
3、不能跟病人太客气,叫喝水就喝水,递东西叫吃就吃。
遇到的阻碍:
1、陈阿婆不愿谈及自己话题,不愿做手工,防范心很重。
下次探访目标:
1、得到更多的病人阿婆的信任感
2.、聊天的话题更深入
第二次家访:2011年4月22号
按照约定,第二次探访。基于第一次探访的顺利所以这次探访过程获得的效果比想象中更好。我们跟其孙子梁嘉宙一齐做了午饭。病人阿婆对我们的信任感明显提升。言谈举止间渐渐轻松。
这次病人啊婆袒露心声:最大心结就是被家里的房产继承所烦扰。-----即旅行笔记内谈到的遗憾的事情
经验:
1、获得病人的信任感最好的做法就去不嫌弃他们及他们的家庭,在保证安全卫生的前提下一齐做饭菜的举动会获得他们强烈的好感。
犯下的错误:不应该参合病人的家事。
第三次探访:2011年5月13号
这次去探访天下雨了,但这次严媛还是加入了我们。一行三人。整个过程得到记录,并制作成为视频。给予前两次的探访,阿婆越来越对我们产生好感,我们的到来令她感到非常高兴。她谈及了自己的很多有趣的故事,用语风趣幽默。我们真是感到意外和感动。
经验:
1、探访次数越多,而且越有心,聊天的气氛才越顺畅。
2、坦诚会获得好印象。
第四次探访:2011年8月26日
因为学校学业繁忙加上,暑假实习,平时我们只有在qq上和他的孙子聊天询问阿婆的情况,而这次探访已经距上次有3个月了。这次探访只有我和李慧参加。
几个月不见,阿婆似乎对我们有些生疏了,毕竟她年纪大了,身体又有病,我们也只是见过3次面,在这种情况下就不难理解了。但是我们还是通过再次的自我介绍和谈心令阿婆想起了之前我们一起聊天的往事。
可以看得出阿婆这次也很高兴我们的再次到来,她原本以为我们不再来了。本次探访,我从家里带来了龙眼,可是阿婆不喜欢,真遗憾啊。这次我们见到了阿婆孙子的女朋友,阿婆很高兴她的来到。一经聊天我们才发现原来这位女生是我们的师姐。因为大家都是一个学校的,彼此间聊天的气氛更浓了。
这次我们教了阿婆做健身操,希望她可以活动活动。
总结:
本次探访算是一次平常的探访。因为孙子的女朋友的事情已经得到解决,阿婆的心事了却了一半。
第五次探访:2011年9月10日
中秋节快到了,我和李慧,再加上两个新义工李红娟、韦梦霏;一共5个人一起来到阿婆家。阿婆见到我们很开心,不过却对我们送来月饼不是很高兴,她说“你们有心来看我就行了,月饼就不需要了,花钱多啊,拿回去吧。”呵呵,真是个倔强的老人。
在聊天过程中李红娟同学会讲白话,显示了非常良好的沟通技巧,很快就跟阿婆熟络了,韦梦霏因为不会讲白话寒暄了几句之后就默默的为阿婆折千纸鹤了。
这次发生一点意外就是,阿婆似乎比较抗拒千纸鹤,私下里我们分析原因,大概得出结论:阿婆那一辈的老人不明白千纸鹤的意义,误以为是不吉祥的东西,因为只有为死人才折纸。针对此情况我们向阿婆做了详细的解释,终于阿婆明白了,开始接受千纸鹤。
本次探访经验如下:
1、 节日的探访会让病人倍感温馨
2、 千纸鹤之类的手工,事先要评估老人的观念接纳度和动手能力
3、 新人的参与式观察会更有助于他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