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幕上,一位患癌症的瘦削就剩皮包骨的阿姨,卧床,侧身,痛苦的表情,手上和鼻子插着管子。旁边是大大小小的罐子,整个空间只是灰暗的色彩。这是我进行第一次宁养培训课上看到的幻灯片,只知道的是,癌症晚期病人的生活没有了色彩,而我们可以给他们带去色彩。
宣传栏上,一位脸带苦涩但仍露齿而笑的阿姨,坐在椅子上,看着前面半蹲着的女生,女生正在小心翼翼地为阿姨剪指甲。这是宁养义工在晚期癌症病人家里进行家居服务,而这个时候,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了。
脑海总是浮现这样一幅动画,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几名青年学生背着书包走进一间狭窄简陋的房子,房子里有一位身体虚弱的阿姨坐在椅子上,抬头看见了年轻的他们,笑呵呵地起身拉过他们的手,学生们则连忙接过阿姨的手让她就座。于是他们开始了义工的“工作”。我也在他们的中间,秉承着“以人为本,全人服务”的宗旨,为每一位晚期癌症病人带去生活的希望。
我们服务的是57岁的李阿姨,她生性开朗,但一年前进行乳腺癌乳腺切除手术后现在复发了,情绪有稍许波动,加上儿子欠下一大笔债后多年未回过家,与丈夫离婚,阿姨的生活是雪上加霜了。阿姨有一个已为人母的女儿,但原来的家就只有阿姨一人,独居的她看到我们的来访,心情也如雨后的天空慢慢地明朗起来。
而时至今天,进行宁养服务已经一年了,思绪带过一道又一道的风景线,就如排印了的一本书,在书架上成为了永恒。
一行四人,几乎每个周日早上准时九点在学校红楼前会合,赶上开往李阿姨家的公车。
还记得,每次见到阿姨,她总是眯起细弯的眼睛把我们迎进屋里,展开折叠的椅子,我们会马上抢过椅子让阿姨坐到沙发上,再自个摆好椅子,而我会不自觉地坐到阿姨的身边,只为能握到她的手。
还记得,第一次的见面我们聊到阿姨的过去,而阿姨马上恨铁不成钢地骂起儿子,骂着骂着就哭起来,再也说不出一句话。那时的我们慌了,无措地对对方使眼色。我轻拍着阿姨的背,说:“他有一天会回来的,那时候就是一个懂事的人了。”沉默几分钟后阿姨终于停止抽泣,并擦干了眼泪,展开笑容对我们说:“希望你们不要让你们的爸爸妈妈失望。”那时的我们,使劲地让脸上的笑容把眼里的泪挤回去。
还记得,那天阿姨突然说喜欢打牌,然后马上进房拿出一大捆的扑克牌,轻快如小孩子般对我们说,“我们打牌吧!”面面相觑的我们愣过几秒钟后接过阿姨手中的牌开始了我们的“角逐”,每一次出牌我们都不约而同地让牌给阿姨,但是我们想不到的是,是阿姨总给我们让牌。每次都不知不觉的两个钟头过去,意识到阿姨得准备午餐的我们就会中断发牌,但玩上瘾的阿姨不依不挠地如小孩般撒娇要干到底。最后我们只能“和言厉色”地告诫她生病了就得好好休息。
还记得,我们正和阿姨聊得尽兴的那天,阿姨的女儿(我们喊她姐姐)回到家中,看到我们就拉过我们的手一个劲地感谢我们,而我们迷惑地看看姐姐又看看阿姨,不知所以。坐下后,姐姐就滔滔不绝地说出我们之前对阿姨做的事,如如何把老人家哄得开开心心、买水果、买菜、给钱(一个组员在她宿舍发起的捐款)等,我们不时地看看阿姨,而她在那,一直微笑着。
还记得,那天我们带上相机,拍下了一张张有阿姨的缩影,每张相片里面的阿姨笑得是那么的灿烂。
还记得,那天原来的一行四人中只有我一个,阿姨平静地问起她们为什么不来,我顿时如翻江倒海般难受,支吾一下后说,“她们今天有事呢,下次再来看您。”阿姨不知道的是,即将进入大三的我们或许只能在电话中和她聊天了。
今天,我们把服务阿姨的重任委托给新一批的宁养义工们了,但我们心里永远都住着一个”阿姨“,她希望我们天天去看望她,慰问她,给她带来生活的希望,这也正是每一个义工应该做的。而那每一道风景线,留在过去的,留给未来的,将由每一位宁养义工享受,因为它们是永恒的美。
完成于2011-6-12 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