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宁养院
实习时间:2月27日—4月27日(2012年)
实习指导老师:祝平燕(教授)、吴新老师
实习学生:华师社会工作专业硕士2011级李肖岭
两个月的实习转瞬即逝,理应作出一个总结,既是对自己实习的回顾、总结和反思,也是对实习内容的认识和反思,主要是对晚期癌症病人生活状况的认识及宁养院服务模式的认识、理解和反思。
一、对晚期癌症病人的认识
宁养院服务的对象都是晚期癌症患者,他们剩余的生命大多只有一两个月了,为生命的临终期。通过实习我们对癌症病人的认识主要集中于他们各方面的需要。面对末期癌症,病人在各方面都经历不同的反应:
在实习中,我们见到的癌症病人主要存在以下身体的不适:
-
疼痛:我们听到的最多的就是病人经常说的“疼的生不如死”,身体各个部分都可能疼痛,有些癌症病人的癌变骨转移后,相应的疼痛更是难以忍受。
-
消瘦,体重下降:几乎我们见过的癌症病人都不同程度的消瘦了,有的简直是皮包骨头了,这大概与癌细胞对人体能量的极大消耗有关。
-
乏力或疲倦:我们看到的病人往往是躺在床上的,大多几乎是一直卧床不起的,有的能够在身体和天气适合的情况下在室内活动一下,这主要是与疲倦和易疲倦相关,身体的各项机能大大下降了,不能为身体的肢体活动提供能量和支撑了。
-
呕吐或作呕及便秘等消化系统不适:这大多与病人的放化疗相关,以及止痛药物对肠胃的刺激等副作用以及长期卧床、不能运动相关。
-
呼吸困难或气喘等呼吸系统不适:这也许和放化疗及药物服用相关,或是由癌细胞转移引起的呼吸系统功能下降相关。
-
水肿:在实习中我们看到很多病人的身体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尤其是大腿,严重的往往导致无力活动腿部及脚,更严重的甚至是失去知觉。
-
一切日常饮食起居都得由别人照顾:有些癌症晚期病人没有自我日常料理能力,都得由照顾者协助或是帮助,比如,皮肤清洁护理、空腔清洁护理、排尿排便的协助、更改体位的帮助等,这种“任人摆布”的身体也是很不舒适的。
-
情绪方面:
-
愤怒:当得知自己罹患癌症时,大多数病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否认,不愿接受这一事实,最后确认后往往是愤怒和抱怨“为什么会是我?”“老天为何如此待我!”等,愤怒的情绪一时难以平复。
-
抑郁:当不得不接受自己罹患癌症之后,有的病人往往陷入抑郁的情绪中而不能自拔,郁郁寡欢,对什么都失去了兴趣,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也不想说话,也不想去思考什么,也不想出门,几乎是什么都不做,就让自己身陷在抑郁的情绪中。
-
害怕、担忧:当得知自己罹患癌症并不得不接受的时候,很多病人表现出害怕和担忧的负面情绪,“我该怎么办?”“我的家人该怎么”“我会治好吗?”“得了癌症会怎么样.?”“我的工作……”“我未了的心愿……”等等这些问题也许会一直困扰着癌症病人,他们显现出对癌症的害怕,对治疗结果不确定性的害怕和担忧,对未来生活不确定性的害怕,其实最害怕和担忧的也许是指向死亡的。
-
焦虑、不安:焦虑和不安往往和害怕和担忧是同步的,当对疾病及生活担忧的时候,往往伴随着焦虑和不安,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是好。焦虑和不安的情绪,往往使得病人难以处理日常生活的小事以及生活中的重大安排,往往表现的依赖家人和亲密朋友,使得他们往往失去了对事情的判断和思考。
情绪方面的困扰往往带来思想方面的困扰和迷惘。
-
不想成为家人的负担:晚期癌症病人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家人的照顾和帮助,这往往给家人带来很大的困难和力不从心以及心理上的困扰,尤其在做重大决定时。看到这些,往往使病人倾向于认为“我是家人的负担和累赘”,这种想法使得病人在思想上认为自己失去了以往的自理和劳动能力,完全成为了家人的负担,而看不到即使身患重病的自己给家人带来的支持和安慰,因此“负担”构成了晚期癌症病人思想上的重要方面。
-
由上面思想上的认识往往导致病人以下三种想法:
A,不想成为家人的负担,想早点了绝自己的生命。在实习中,我们看到一些病人觉得自己既然得了不治之症,就不要连累家人了,希望自己能够更快的死去以减轻家人的负担。
B,不想成为家人的负担,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尤其是负面的想法,而装作不在乎或是若无其事。在实习中,我们也看到一些病人一开始情绪和精神都很好,似乎很积极乐观,然而当谈话深入的时候往往又使得他们不得不倾诉心中的苦闷和压抑的想法,他们大多是说“不想让家人担心,天天装得高高兴兴的”。这样的想法就使得病人不敢在家人面前,同时也往往使得家人不敢在病人面前,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提出内心的疑问等等。这样压抑的想法显然是不利于病人的身心健康的。
C,不想让家人太累,而往往表现的很暴躁或是很冷淡。在实习中,我们也发现,有的病人为了让家人安心或是减轻心理负担,故意对家人表现的很不耐烦或是很冷淡。这也妨碍了病人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
不断的追问如何能够减轻自己的痛苦,而对周围的一切表现的很冷淡或是很麻木。存在这方面思想的病人,往往忽视了家人的各方面的需要而只是想着自己如何能够减轻痛苦,对于家人辛苦的付出熟视无睹或是习以为常。
-
思想上的空白。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想去想,什么都无所谓,对什么也没什么兴趣,对什么都没有感觉,整天就是能吃吃点,能睡睡会儿,能动动就动动,什么都无所谓主动和被动,只是这样存在着。
-
人际关系方面:
-
逃避或远离:当癌症病人得知自己患得癌症时,在社会交往方面,往往表现出逃避和远离,或者即使在于他人的交往中也不想告诉别人自己得了癌症这一客观事实。此时,癌症似乎被赋予了极大的社会文化象征意义,象征不幸、不洁、濒临死亡等等。
-
由逃避或远离带来的是不敢求助和孤立自己。癌症病人往往将自己限制于一个非常小的活动范围内,家中或医院的病房内,很少外出,更很少主动联系自己的亲朋好友,多数是得知消息的亲朋好友来家中或病房中表示一下关心和问候。在实习中,我们见到的很多的病人都一直呆在家里或是病房里,甚至都很少出去走走、见见太阳。当问到他们相见什么人时,他们也往往回答“自己现在都这个样子,还见什么人啊”。
-
想而不敢联系亲朋好友。有些病人在患病后,往往希望见到一些有特殊交往或是感情的老朋友或是亲戚,比如,老同学、老战友、老朋友或是长久没见过面的家人等等,但是因为想到自己得了癌症,又不想麻烦他们,或是不想让他们见到自己现在这个样子,因此只能作罢,直到生命的结束,也许也见不到自己经常想念的人。
-
灵性方面:
-
对死亡的不可知性。晚期癌症往往不得不使患者想到死亡及死后的生活,面对不可知的死亡,活着的人是难以给予其回答的,同时活着的人也是难以真实体验到当事人那份对即将降临的死亡的感受的,因此,在此方面,患者不得不孤军奋战或是自己探索、自己面对。即使有很多关于死亡的理论,然而由于其不可检验性,是难以给予病患实质性的帮助和指导的。在此方面,似乎具有宗教信仰的患者更加能够找到依托或是信赖。
-
对人生意义的追寻。当晚期癌症病人不得不面临死亡时,不禁会追问自己这一生一世活着的价值和意义,家庭如何,事业如何,自己是否满足,走过的人生路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还有什么遗憾和愿望,还能做些什么或是充实人生或是弥补人生的缺憾。最重要的往往是想自己这一生是否给家人尤其是后人留下了什么宝贵的财富或是人生智慧的传授,自己这一生是否对他人产生积极的意义或是促进作用。也许,当一个人觉得自己这一生不白活一回的时候才能坦然地面对死亡。
-
对因缘果报问题的思考。当当事人得知自己罹患癌症时,往往喜欢或是倾向于选择问“什么是我?”,“我做了什么错事,上天要如此惩罚我!”等问题。总喜欢为自己得病这个即成客观事实找个他们心中的理由或是原因,一般对于患得癌症来说,他们往往是觉得自己前世或是前半生做了极大的错事,或是是他们的家人做错的什么事,患得癌症是他们的报应或是替家人承受后果等等。而这些原因往往没有什么科学的依据。
-
梦见仙人或是自己逝去的亲人,认为自己“期限已到”。有些病人讲自己梦到什么什么仙人或是逝去的亲人,他们给自己讲了什么话,觉得自己该离开这个世界了,这一方面能够安慰自己,同时也能安慰自己的家人。
-
愿意将自己的人生智慧和经历和人分享。我们实习中,遇到了一些癌症病人很乐观并且也很乐意和我们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并且他们经常会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通过和他们谈话交流,我们从他们的经历和人生感悟中学到了很多,同时也使得他们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
尽管病人在患病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反应,但却有一些基本而重要的需要是不能忽略的。Alfons 教授是一位的德国籍哲学家和教育家,他致力于死亡与濒死领域的研究并在日本工作了20多年,他提出了濒死者的8项基本需要(2004):需要友情、需要自主决定、需要个人价值感、需要承担角色、需要知情和了解事实、需要有尊严的死去、需要进行生命回顾、需要控制疼痛。
以上是通过实习和学习获得的对晚期癌症病人的认识,因为实习时间有限及个人观察和体验能力有限,以及学习不够深入,容易产生某些认识偏差或是过于主观臆断,因此望各位老师多多包涵和指正。
二、对宁养院服务模式的认识
(一)宁养院服务模式简介
1、每家宁养院基本配备
-
人员:2名医生,2名护士,1名社工服务人员,1名文员,一名司机
-
专用车辆:1-2部
-
资金:基金会资助宁养院每年每家120-130万元人民币
-
服务流程:(电话咨询)—患者家属到宁养院申请—出具相关资料—填写预约申请表—医生护士出诊患者—建立病历—开取处方—领取镇痛药品—定期电话咨询—医护人员定期上门探访—患者病故,哀伤支持—整理病历结案—病例讨论
-
服务对象:贫困的晚期癌症患者
-
服务内容:镇痛治疗、护理照顾、心理辅导、哀伤辅导等,提供患者和家属身、心、灵全人全家全程照顾
-
项目管理机构:李嘉诚基金会“人间有情”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办公室设立在汕头大学医学院,负责协调各宁养院具体运作和指导工作,并通过互联网管理各宁养院的日常工作和各种信息等。
-
服务目标
(1)控制疼痛,缓解其他不适症状;
(2)维护和关爱生命,关心弱势群体,唤起社会民众对晚期癌症/生命末期患者的高度关注;
(3)反对和不提供安乐死服务,但把死亡视作人生的自然规律,既不刻意拖延也不加速患者死亡;
(4)提供精神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和家属减轻精神压力,将精神心理和灵性的关怀融为一体;
(5)帮助家属正确对待患者的濒死过程,提供哀伤辅导,重建新的生活模式;
(6)门诊接诊、定期居家患者的探访工作;
(7)提供对晚期癌症患者关怀照顾的咨询服务;
(8)采用包括医护人员、社工和义工等成员的跨专业团队工作方法,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全人/整体的关怀;
(9)开展对生命末期患者关怀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民众对宁养疗护的意识。
(二)对宁养院服务模式的认识和反省
通过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宁养院两个月的实习,一定程度上熟悉了宁养院的日常工作内容及方式,对宁养院服务模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以下分几个主要方面谈谈个人对宁养院服务及其服务模式的认识和反省:
也许他们只是平凡的人,没有轰轰烈烈的人生,但是他们也同样有自己精彩的瞬间。在生命将要逝去的时候,宁养院工作人员尽最大努力,把爱化作束束温暖的阳光,撒到需要的地方,只愿他们安好! 正如宁养院的创立者李嘉诚先生所说:癌症病人曾经对社会做出过贡献,希望他们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得以尽量减少痛苦,让他们在最后的日子里也能活得有尊严,宁养院是晚期癌症患者温馨的港湾。
通过上文我们得知晚期癌症病人存在各个方面的不适反应,他们的需求相比健康人来说也许更加特殊,更加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关心。李嘉诚基金会“人间有情”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是全国第一个为贫困晚期癌症患者提供免费家居服务的医疗慈善项目,给需要的晚期癌症病人送去的关怀和温暖,也许他们能够帮助的人非常有限,然而对他们的关心已经开始行动了,这必将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和关心,宁养服务已经在路上了,已经启程11年了,相信会有更多的宁养院建立及其他针对晚期癌症病人提供服务的项目不断开始,体现社会应有的人文关怀,给身处身心灵困扰的晚期癌症病人带去关怀和温暖。
2、宁养院服务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热爱
从事社会工作,尤其是年复一年的日常工作,也许很容易使工作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然而实习中给我们最多指导的吴老师给我的感觉是吴老师不仅没有如此,反而更加有工作的激情和活力,那么这种激情和活力来自哪里呢?通过这短短两个月和吴老师的接触,我感觉到吴老师从工作中所获得的力量和源源不断的动力。吴老师总是说,从工作中,从服务对象身上总能获得对生活的感恩之情,通过工作能够看到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能够感受到社会现实中真真实实的生活,尤其是通过和癌症晚期病人的沟通交流,或令人鼓舞,或令人无助,或令人遗憾,等等,但总之都能促使自己增加对生活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如此促使自己慢慢成长,不管在社会现实生活中遇到何种情况,总能从容面对、坦然释怀。由此我不禁想到,什么是专业精神?什么是专业方法?即使是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学生,不管其对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多好,不经过足够的社会工作实践也是难以对其融会贯通的,毕竟方法和技巧相对社会工作精神或是社会工作价值观来说是次要的、是形式的,因此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感觉,社会工作的学生不仅仅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社会工作知识和方法,更应该投身入真真实实的社会工作之中,唯有通过实践才能对现实有所了解,有所理解,建立在社会现实基础的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才有可能发挥其最大作用和价值。
宁养院只有6名(包括一名司机、一名文员)正式工作人员,而他们同时服务的对象有130多位甚至160多位癌症晚期病人、分散在武汉市及周边100公里以内;而且是家居服务,并且每个病人至少两个月家访一次,两个月八个周130至160多个病人,每周需要探访近20个病人……家居探访并不是仅仅简单地送药,更多的时间是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及灵性关怀,而心理疏导及灵性关怀并不是一两句话、一两次就能够实现的,因此这其中的工作量及工作压力显而易见,并且需要足够的甚至是无尽的耐心、爱心、责任心及坚持。
由此不得不联想到他们的时间、精力毕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实现对每一个病人或家属需求的积极回应及有效干预是难以做到的,这个问题如何解决?目前我个人能够设想到的两个途径是:一更多义工的加入;二其他相关社会机构提供的转介服务,第二个途径在我们社会现在还难以实现,因此第一个途径显得更为重要、更为紧迫。类似的机构都需要更多的社会公众利用自己业余的时间、精力和爱心加入义工行列,给更多需要关怀的人送去温暖,而义工队伍的壮大一方面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另一方面更与我们社会积极地倡导、宣传有关,以形成一个“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这种良好的社会氛围不仅能解决社会问题,更能自发减少社会问题,因为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自我获得了成长,同时加深了对生活的理解,更懂得珍惜生活、享受生活了,自然纷争就减少了、矛盾就较少了,人与人的关系更和谐了,这个社会也就和谐了。
于此,我个人觉得非常重要的就是宁养理念在社会的广泛宣传。这种思考也许有助于使一种理念由社会工作个案层次上升为一种社区工作,甚至是社会行政、社会制度层次吧?如此这般,就能更为广泛地推广宣传和实现社会工作的价值和理念了。当然这只是一种想法而已,如果要成为一种行动,产生一种社会效应则需要更多人的更多的努力和付出。
-
对我们自身实习的总结和反思
-
实习中,我们做了什么?
在两个月的实习中,前三周时间我们主要就是熟悉宁养院的工作环境及工作内容、主要形式等,还学习了很多有关癌症病人照顾的知识小册子,熟悉我们的实习服务对象:他们的情况、他们的需要、如何给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等等。进入正式实习以后,我们的实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跟随老师出诊,看望各个住家或是住院的病人,通过老师的简单介绍,以对他们每个人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通过出诊,我们只是见到和看到了癌症晚期病人,对他们的生活状况有了基本和初步的感性了解。另一个方面是通过出诊及老师的推荐,我们确定一两个重点服务的对象,并定期进行家访,一般是一周看望一次,在探访病人期间,我们一般是首先了解和熟悉病人的病情和家庭情况,再是和病人话谈他们的主要人生经历,还有是针对他们的特殊需求或问题再通过请教指导老师给予针对性的信息提供或是心理疏导等。
以上实习内容都是以个案的形式开展的,此外在两个月的实习期间,我们集中组织和开展了一次以“宁养服务社区行·健康生活你我他”为主题的社区宣传活动,主要向社区居民宣传了宁养院及宁养理念,以提升社区居民对宁养院的知晓度及对晚期癌症病人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进而引起其对癌症病人更多的关注和关心。社区宣传活动是宁养院工作的特色之一,旨在宁养理念之社会普及,让社会大众了解并接受宁养理念。
由于实习时间有限,及需要特殊关照的病人很多,我们未能针对一个病人进行更长期的家访和关心,因此,我们未能深入病人的内心,了解和认识他们的内心深处的需要或是渴望或是对死亡的感受,这方面的信息我们主要是通过实习指导老师有所了解和理解的,望今后的实习能够对此有所借鉴。
通过两个月的实习,我个人觉得我们主要的不足是准备的不充分,一方面是由于个人经历有限,实习之前对于癌症病人知之甚少,以至于我们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认识和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及特殊需求,尤其当和他们面对面谈话的时候,我们跟感到这种经历的不足以及由其因此的勇气的不足。
另一方面是专业知识和技巧实践运用能力欠缺,这反应出我们学习的不足或者是我们教学内容的欠缺,致使我们在实践中难以运用更加有效的助人方法和技巧,以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实习对象。这一点一方面导致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真正进入实习状态,情况是当我们感觉渐入状态时,实习也要结束了,另一方面导致实习效果不显著,这与实习不充足相关。此外,还有对癌症相关的医学常识缺乏基本的了解,及对一些常用药物的陌生和无知。
通过以上说明和分析,也基本能够总结出今后实习应该借鉴的经验及吸取的教训:
第一,充分的心理和知识准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准备及相关医学常识的学习准备。一方面本次参加实习的学生可以和今后实习的学生分享实习经验和感受,使得今后的实习生对此领域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更为重要就是集体组织对相关的医学和专业知识及方法技巧的学习。
第二,实习目标的尽早确立。我们此次实习由于是探索性的第一次实习,没有确定具体的实习目标,只是熟悉宁养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实习结果是方方面面都看到了或是做到了,但却没有产生实实在在的实习成果,比如完整的旅行笔记、完整的个案报告、完整的哀伤辅导、完整的灵性关怀及小组工作的开展等。在今后的实习中,希望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实习目标,不仅能够集中时间和精力就某一方面做得更好,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相应的实践能力及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第三,合理实习时间,这不仅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时间来安排,也应该根据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安排,以实现双方更好地合作,我个人觉得适当延长实习时间更能够使得实习取得更好的效果,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而不是短短的两个月,出现渐入佳境而忽然停止的结果;
第四,合理实习学生的安排,我们此次实习一共5名学生,研二的3名,研一的2名,分两个小组实习,而研二的由于面临毕业的各种情况而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实习中来,致使实习任务难以实现;同时应严格实习时间及请假管理制度,使得实习更加规范、更具有连贯性,并对实习生有一定的约束力,实习时间的保证是完成实习任务、提升实习效果的重要保证。
以上就是个人对今后实习的主要几点反思和经验总结,望能够对今后实习的开展有所裨益,通过实习更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实务能力,能够更好地完成实习单位要求的实习任务,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扩大我们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影响力。
宁养服务是面向晚期癌症病人的,其宗旨是“以人为本,全人服务”,然而通过以上说明和总结,大致能够看出,这种宗旨仅仅通过宁养院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是难以真正落实和实现的,因此其宗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一种美好的向往。然而,并不是说美好向往是不能实现的,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完全是能够实现的。下面主要谈一下对晚期癌症病人全方位关怀模式的构想:
由第一部分能够看出晚期癌症病人的需求是方方面面的,因此对于他们的支持和支援也应该是方方面面的,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此结构图大致能够反映出我个人对晚期癌症病人全方位关怀的构想,旨在希望全体社会都能够给予晚期癌症病人以关怀和帮助:家庭、邻里/社区、工作单位、朋友、政府及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宁养院,同时各个群体之间也应该是相互联系、互通信息的,并能够相互支援,而宁养院则能够在其中担当一定的组织和倡导者的角色,调动各方积极力量给予癌症病人以更多、更有效的身心灵各方面的帮助,满足其最大需求,能够使癌症病人能够更坦然地面对死亡,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在宁养院担当倡导及组织者的角色中,我个人觉得最为重要的是宁养理念的宣传和倡导,宁养理念不同于传统文化中对死亡的认识,传统文化多是对“死亡”的避而不谈,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就反应了这一点,而实际上,死亡是一个生命从有到无的自然过程的结束,是自然而然的,是每个生命都不得不面对的,只有正视死亡方才能够安然地度过生命的最后一程。因此在全社会、在工作中,宁养院应该加大宁养理念的宣传和推广,使得全社会都能逐渐树立一种正确的生死观,这不仅对于临终者是一种极大的支持,更是对社会每个公众正确的引导,毕竟不管是否患得癌症,我们每个人都得面对死亡、走向死亡、实践死亡。因此,宁养理念的社会普及显得尤为重要而关键。
宁养院作为对晚期癌症病人特殊关怀的社会组织而存在,宁养理念的社会普及自然重要,然而作为能够为晚期癌症病人提供实实在在帮助的社会公益组织,宁养院更应该通过自身整合更多的社会支持资源以能够为晚期癌症病人提供更为全面的实物层面的支持。下图是对实习中吴老师提供给我们的学习材料的整合和简化的图形表达:(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上图不难发现,虽然宁养院机构简单、人员数量少,服务对象单一,然而其工作并不简单,需要整合的社会资源确确实实很多,原因是其服务对象需求的多样性、全面性。由此更加证实了宁养院工作人员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因此宁养院同时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和合作,当全社会各个相关的社会组织紧密而真诚地联系起来的时候,就能够为身处困境中的晚期癌症病人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更大程度上体现出社会应有的人文关怀色彩和氛围。由此,我个人不禁想到,其实社会资源不是有限的,而是无限的,这要看我们全社会是如何沟通和合作的;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弥补我们经常提到的所谓的“资源有限”,全社会真诚地合作是我们社会最大的福祉,而且是每个人最大的福祉。
以上内容基本就是对我们及我个人此次实习的总结和反思,晚期癌症病人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特殊的社会关照,宁养院作为针对其提供“五全服务”的社会公益组织,体现了社会中的“人间有情”,我们作为我们学院第一批实习的学生迈出了在此领域实习的第一步,尽管在实习中,我们有很多不足,也有很多未竟的任务,然而通过两个月的实习我们还是尽心尽力地做了一些事情,不管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如何,我们自身确实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成长,对这个群体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对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感受,对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技巧有了更多地运用;同时在实习中,提升了自己团队组织和合作的能力、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此次实习虽不完满,但也收获不少,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实习经历。
在此,再次感谢各位老师对我们此次宝贵实习的各方面的支持,首先要感谢我们院的万老师对我们此次实习的极大支持,以及祝老师对我们此次实习不懈的实习指导和精神支持;同时更要非常感谢宁养院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和鼓励,尤其是邓主任给了我们此次宝贵的实习机会,同时在实习中给予了我们很多建设性的实习指导,以及吴老师在陪伴我们实习的日子中时时处处所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各方面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我们最衷心地感谢: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