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生命之重(山西宁养院义工 王玲玲)
发布单位:山西省肿瘤医院宁养院
发布时间:2012-6-11
生与死,有生必有死,即“人固有一死”,我们称从生到死的这个过程为人生。似乎我们来世间走这一遭就是为了诠释生与死的价值。孟子认为:生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哈姆雷特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这里无非是一个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问题,我们到底为什么而活着?到底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生命里有我们不可承受之重,也有我们不可承受之轻。我们脆弱的肩膀到底能承受什么?一名癌症晚期患者——马女士,让我们看到了生命价值和意义。
马女士曾经是一名人民教师,她乐观、大方,认识她的人都对她赞不绝口。她有两个孩子,不仅学业有成,还非常孝顺。马老师的前半生过得幸福而充实,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马老师的丈夫得癌症去世。接着,她的母亲也得重病离她而去,一个个的重大打击让马老师从人生的高峰走到了低谷。最为不幸的是自己也被检查出了上颌窦癌,一系列的手术和化疗,让马老师从130斤变成80多斤,由于癌细胞转移,再次手术后一只眼睛被摘除,同时口腔转移扩散引起严重吞咽困难,这样的情况并没有把马老师的坚强意志与乐观性格打倒,她自己在家里做些小工艺品,看看电视,听听音乐,依然享受着人生的美好。她喜欢和我们交流,每次去她家,虽然无法从脸上和嘴角看出马老师的微笑,但从她善意和慈祥的眼神中,我看出勇敢和善的表情。
说起马老师,不得不提到照顾她的弟妹,弟妹年龄接近60岁了,为了照顾姐姐日常起居,常年与姐姐生活在一起,形同姐妹,马老师对弟妹深表感激和歉意。正是这样的亲情,温暖了马老师的内心,让马老师体验到人间自有真情在。
马老师的两个孩子都在国外,马老师不愿耽误儿女的工作,竟然没有同孩子们讲出实情,宁养院接案后了解了她的病情及家中的实际情况,告知马老师的弟妹,应该让孩子们回来了,让马老师在人生的最后时光,享受天伦之乐。儿子的归来给马老师带回了无尽的快乐,虽然病魔缠身每次去马老师家探望,总是可以看到一个满脸笑容、胖乎乎一个大男孩,他总是那么热情和开朗,给马老师聊天,读书、读报,他给马老师买的IPad听音乐,舒缓心情,为了让马老师吸收更多的营养和膳食纤维,他从国外买回很多营养品。由于肿瘤侵犯声带,马老师无法与人正常交流,只能呀呀呜呜的说话,外人没法听懂,儿子却能领悟其意思。5月11日我们来到马老师家探望她,她欣喜的告诉我,儿子12日回加拿大,这次回去就把那边的工作辞掉,回来就不走了。马老师的话语中既带着欣喜又夹杂着纠结,这是作为母亲的一种博爱,希望孩子们有所成就和发展,又割舍不掉母子有限团聚的时间和屈指可数的天伦之乐。马老师的眼眶中流露的是无奈,每年母亲节的时候,儿子总要为母亲和舅妈买上一束鲜花,表达自己的孝心,让我们感动、欣慰到泪流满面。
马老师的一生是幸福的一生,因为她拥有自己热爱的工作,有幸福的家庭,有儿女的孝顺;但是她也是坎坷的一生,丈夫和母亲的离开,自己身患重病。可是,在马老师看来,她更加珍惜她的幸福,挑战遇到的困难。在我们接触晚期癌症病人之中,马老师的生命质量非常高,让我们看到她缔造的一个不朽传奇。
马老师诠释给我们一个道理,生命是一条湍急的河流,在短暂的流逝中我们曾遇到过大坝,遇到过泥沙,亦或是暴风骤雨,这些障碍与困难、磨砺与痛楚或许会成为我们心中的暗礁。可是,当我们勇敢地面对时就会发现,那些曾经的伤疤会让我们生命的河流,流得更宽、更远,更加清澈无比。
2012年6月10日
相关阅读:
网站热门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