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11日,慈慧安宁陪护项目第一期志愿者培训开展,本次培训导师为项目合作机构李嘉诚基金会全国宁养服务计划新华医院宁养院 沈伟主任和孙瑛老师,在未来一年里孙瑛老师将作为项目督导持续跟进,培训结束后,现场参与的28位志愿者签署了志愿服务协议。
每一个生命都需要关爱,安宁陪护是基于慈慧的宗旨和愿景而成立的重点项目。死亡,谁都无法逃避。当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每个人都希望平静而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慈慧安宁陪护项目与上海新华医院宁养院携手,通过医生、护士、社工、志愿者等多方合作,为生命末期肿瘤患者提供爱心陪伴和灵性关怀,同时给予家属精神支持和心灵慰藉。我们相信:体悟生命,我们同在。
“去者善终、留者善别、能者善生”
我们常常会听到“经积极抢救医治无效”这样的悼词,然而经历和目睹过的医护人员和家属深知这其中的痛苦感受。8日晚的培训沈伟主任为大家深入浅出的介绍了《舒缓医疗》,这是从人性角度出发的现代医疗关怀学科,阐释了从好生到好死的全新“生死观”。
沈伟主任说:“有时治愈、时时帮助、总是安慰”,医疗是有局限性的,医学的目标治愈疾病之外更多是延长生命和提高生命质量,这不仅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更是现代医学理念的转变和方向。起源于英国的舒缓医疗已有近五十年历史,舒缓医疗的魅力在于它照顾到患者和家人“身、心、社、灵”四个层面,力图在最大程度上使患者在人生的最后一程远离痛苦,有尊严地离去。
目前我国人口深度老龄化,恶性肿瘤成死因之首,卫生资源短缺,末期病人生活悲惨。如此现状下,人们对于这种更有尊严、更温暖、更经济的死法,需求极大。培训过程中,沈伟主任还介绍了缓和医疗的现状,特别是在两岸三地的开展情况,路途艰辛但有信心。
缓和医疗不是安乐死,两者的方法和目标是完全不一样的,缓和医疗不是不治疗,它依然是积极的治疗,“维护生命,把濒死认作正常过程”;“不加速也不拖延死亡”;“提供疼痛的缓解服务”;“提供支持系统以帮助家属处理丧事并进行抚慰”。
舒缓医疗的五全照顾是重要的理念,全队照顾中的志愿者不可缺少,志愿者们是临终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灵安慰者、支持者,更是“去者善终、留者善别、能者善生”理念的倡导者,用幽谷伴行的方式爱和陪伴达成患者生死两相安。
体悟生命,我们同在
每一个病人都是我们的老师,活好每一天,而不仅是多活一天,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11日的培训内容主要是服务常识和基本的沟通技巧,这些基础知识将引领我们志愿者正式进入临终关怀领域。
“倾听和陪伴是我们志愿者主要的工作,对于患者,只有陪伴,用我们的生命和心,一切以患者为第一要求,我们要了解患者真正的需求。”“去听患者的忧虑、他放不下的东西,他对未名的恐惧。”
孙瑛老师从专业角度和丰富详实的个案具体讲授了《宁养服务基础知识》和《沟通的知识和技巧》,关于灵性的沟通是最难的,灵性通常和宗教挂钩,宗教解释了死生的大问题,而我们大部分人可能是没有宗教信仰的。孙瑛老师认为:或许我们没有宗教信仰,但对善的认识都是一样的。灵性微妙地渗透在生活里,你让一个人的灵性平安下来,他就走得平安。
安宁陪护志愿者不仅需要有效照顾和帮助患者,更重要是自己要坦然接受和理解生命和死亡。患者需要亲情温暖,而此时的亲人们都心力交瘁,我们去探望他们,即使什么都没有做,只是陪伴,他们也是能够感受到温暖的,因为至少有人在关注他们。
志愿者们担心自己做不好,现场不断有提问,孙瑛老师一一做了解答,从初次沟通寻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到培养自己的敏锐度,最终达成沟通高峰,孙瑛老师都从理论到具体个案中分享体验和各种情况处理,让在座的每一位志愿者都受益匪浅。
在这次培训中,慈慧志愿者部的李泓老师介绍了志愿者规范和管理,前行、正行、结行三个流程环节有条不紊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我们的志愿者就像蒲公英的种子,带去关怀,带去希冀,带去爱,并在这样的服务中收获,完善自己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