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加入宁养义工以来,我跟随魏老师出访、探视,和其他伙伴一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其情其景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一路走来,收获很大,感悟很多,现和大家交流,希望对今后的生活有所帮助和裨益。
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社工实习也是这样,每一次学习和实践都得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每个要素和环节能顺利衔接和发挥功效。在个案入户的探访活动中,无论是提前踩点还是前期策划都必须计划周密,审慎行事;从出发到返回,大到个案家庭探访的目标和任务的确定,小到出门时间安排与出行路线的选择,都必须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我们宁养义工实习小组就如同作战小队一般,每一次探访前都有着严密的军事部署和明确的作战任务且每个人都有明确分工,这样更有利于团队合作和探访目标的完成。
然而,在这几次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对于服务目标和过程操之过急,阶段工作目标较多,与现实效果差距较大,从而导致交谈十分僵硬,过于结构化。在经过不断改进后我们新的处理方式为:在入户探访前,对于服务方案一定要准备充分,考虑周到详实,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结合实际时间安排和患者及其家属的反应,放慢节奏做出调整,不可因小失大。
二、吾日三省吾身
在实操中,首先我们经常对于上次的服务过程做一个简要回顾,收集一些患者及其家属的反馈信息,同时向家属说明我们此后的工作方向和内容。对于我们的服务方案而言,现实反馈十分重要,因为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工作关系的良性发展和增进“疗效”。此外,在探访活动结束后,我们先对前期的工作效果及时进行评估分析,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对工作目标做出合适的调整。
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宁养社工的实习过程中,一方面我在讲座上听取和消化了部分老师的专业方法和实务经验,包括一些重要技巧如认真倾听,积极关注,同感与尊重等;另一方面,我也抽时间在图书馆涉猎了一些其他实习理论的资料,然而在这些资料里,社工实习的视野也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大陆的本土经验,也看到一些国外先进的社会工作经验和方法,对比之下专业的差距实在太大。因此,本次社工实习不仅需要在理论上进行反思和回应,而且需要在实务中去实地体验和感悟,从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这也是理论与实务的有机整合,在回溯、反思、联接、专业回应上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ITP环形模式,在理论里联系实务,在实务里应用理论。
有很多人说社会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经常与人打交道,而且时常是一些特殊群体和个人,所以这种与人沟通的能力无论是对于自我发展还是专业学习都十分重要。在本次社工实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面对来自于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方,不同经济文化背景等的形形色色的人们,而长期藏在象牙塔里的我们虽然在书本里学习到一些人际交流的技巧和方法,但是当所学知识实际应用于社会时我们的确是相形见绌,捉襟见肘。
例如在患者家里,在家属暗示性的话语里,我们三人竟毫无察觉。 “爸,我带您去广场走走吧,我推着你。”这句话实际上有着“逐客令”的气息。而且在交谈中,当家属对于工作人员的部分专业术语和心理辅导过程存在困惑时,我们必须把交谈内容调整为更通俗易懂的话语,并对家属的疑惑和不解做出解释和说明。其实,我们做社工的有适合做特工的潜质,察言观色,思维敏捷,无意识记忆,会心沟通等这些能力都是一应俱备的。
因此,我们需要在正式步入社会,独立生活之前,珍惜实习的机会,充分体验社会人的角色和经验,而不是等到毕业离开学校时才想到从学生角色到社会人的转变。
四、助人自助,自我接纳
无论是什么样的个案服务对象,我们必须看到他们积极改变的潜在力量,通过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以小见大,从而进一步明确方向和目标,并对服务过程做出建设性的进展。
在与患者的交谈里我们了解到患者是一个书法爱好者,曾经有过书法方面的荣誉和经历。现今生活里遇到烦心事就不停的练字以摆脱烦恼,陶冶情操。我们认为可以以患者的书法爱好为切入点,通过拓展和延伸患者的辉煌经历,帮助患者找到美好的自己,促进改善其孤独的心情,增加其生活自信心。在这些往年的故事里,我们认真倾听,积极关注,建立同感和积极的工作关系,这些都无疑增进了我们与患者的关系和感情。
在此次宁养义工实习的学习和实操中,我体验到更多的是自我学习的成长和自我能力的发掘,而对于临终关怀的理论学习和内化则是一个缓慢的螺旋式递进的过程,希望本次实习能帮助我在学习之旅和职业探索中找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