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沉闷的几声敲门声过后,一个人出现在宁养院的医办室里,他三十多岁的样子,我请他坐在靠我最近的椅子上。
“请问,您有什么事么?”
“我想问问你们宁养院是干什么了?我本来要去疼痛门诊开点止痛药,看见你们的宣传专栏,所以想进来看看。”
“您家里谁生病了呢?”我边询问他边仔细打量他,虽然年轻的样子,看上去却很疲惫。一身黑色的衣服压在他的身上,看着都很沉重。
“我的儿子快5岁了……”
他是BY的父亲。
患者BY是学龄前儿童(在此,请允许隐去他的名字),男,5岁。主因确诊为肾母细胞瘤1年5月余,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疼痛1月余,家属于10月23日就诊请求宁养服务。
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及认真检查孩子的父亲提供的病历资料,我们拟定10月27日出诊。
出诊那天,当我跨进这个不幸的家庭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大的长沙发,上面蜷缩着一个小小的身体,盖着一小床薄薄的棉被,依然能看到那孱弱的小身躯。他的头深深地埋在被子和沙发里,他正在熟睡。我们尽量蹑手蹑脚地走进去,但依然被他觉察到了。他很敏捷,一下子坐了起来,小小的眉头紧锁着,用疑惑的目光盯着两个出现在自己家里的陌生人。应家属的请求,我们没有穿白衣。
“嗨!你好!”我尽量用最细柔、缓和的语气和他打招呼。
他没有回应,身体转向了坐在沙发旁守候他的妈妈。
妈妈很年轻,眉清目秀,头发简单地在脑后挽了一个髻,有点乱,额头上有一个圆圆的深红色的烙印,是拔火罐留下的。
“让阿姨给你听听好吗?”
“你能不能告诉阿姨,你哪里不舒服?”
……
患儿是个非常听话、聪明、漂亮的孩子,无论我说什么,他都非常配合,只是一言不发,必要的体检结束后,他依偎在妈妈的怀里,脸上不时地露出少见的天真的微笑。
妈妈轻轻地述说着患儿的故事,说着说着她的眼圈红了,湿润了。
当我听到他们夫妻放弃了对孩子的治疗时,我看着眼前这个可爱的孩子,惊愕了!这么小!他还没有开放啊!难道就要凋零么?眼泪一下涌满了眼眶,我不能在他们面前流泪。我借故去了洗手间,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他们一家人现在不需要同情,他们需要得到支持,坚强地活下去的勇气,面对现实困难的勇气。
当我们要离去的时候,孩子举起了手,轻轻地说:“Bye-bye!”
出诊回来,我将患儿的病情、求医的过程、家庭情况向主任进行了详细汇报,临床经验丰富的主任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向其父母推荐我院血液科专家张主任。当我迫不及待的给孩子的父亲打电话将这一喜讯告诉他时,他平静的反应及对治疗的无望让我更加着急,我努力说服他不要放弃,哪怕到最后。最终,他接受了我们的建议,决定最后试一试。 第一疗程的第一阶段化疗结束了,这期间我们电话询诊3次,每一次打电话,孩子父亲的语气都不一样,一次比一次兴奋,充满了希望。11月5日下午,最后一次化疗结束了,孩子要回家了,父亲抱着他来到宁养院。虽然他的左颧骨由于骨转移肿起来了,脸上还有几处淤血斑,但他依然那么漂亮、可爱。还是一言不发,用眼睛四处观察着,充满了好奇!
宁养院的同事个个都兴奋地问这问那,孩子的父亲不停地回答着各种问题。
“左脸上的肿胀已经小很多了...”
“他在家还拍球玩呢!”
“也不怎么喊疼了。”
……
看着父子俩远去的身影,我们都在想:“孩子,加油!我们和你一起努力!”
人生总会经历起起落落,不同的人生经历带给我们不同的回忆,也带给我们学习成长。通过这件事,我感觉到作为从事宁养工作的医务人员,不仅仅要做应该做的,还要利用自己的专长,更好的为我们的患者服务,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
(山西省肿瘤医院宁养院乔靖英2008年11月)